向榮沒有料到太平軍前幾日還在潯江以東兩度發起猛攻,而此時卻突然掉頭西上,將清軍重兵遠遠甩在東南兩麵。向榮曾估計太平軍意在東下與淩十八會合,決不會回頭西去,故而放鬆了西線一帶防守。
太平軍未遇大阻又回到紫荊山下,隻是在新圩一帶碰到一些小麻煩。
界垌村爛秀才藍如鑒夥同駱糧官栽贓敲詐韋源玠,*得韋昌輝一家投靠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前夕韋昌輝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帶人抄了藍如鑒的家,挖了藍如鑒的祖墳。藍如鑒本人則躲到桂平縣衙裏,受到顧元愷重用。因刺探情報有功,得了一筆獎賞。
太平軍起義離開金田後,桂平原知縣王烈已被革職查辦,新任桂平知縣李孟群,少年得誌,雄心勃勃,立下“不滅會匪,決不罷休”之言。他一上任便四處網羅與拜上帝會有刻骨仇恨的人。藍如鑒由顧元愷推薦給李孟群。
李孟群素來作風嚴謹,煙酒不沾,對藍如鑒這個煙鬼並無好感,隻是給了些銀兩,發了些刀槍,就讓他回界垌村辦團練去了。
這就是把藍如鑒放在風口浪尖上。藍如鑒的團練還沒練成,太平軍又打了回來。藍如鑒想再次騎著毛驢逃跑,卻遭到韋昌輝部隊的襲擊。藍如鑒死在亂軍之中,總算讓韋昌輝一家報仇雪恨。
太平軍掉頭西去,悄悄離開了江口圩。向榮濫殺一陣當地百姓後,立即派人去偵探太平軍下落,自己則策馬北上,趕往柳州,向欽差大臣李星沅麵述戰況。
李星沅此時正愁眉難展,朝廷取勝心切,屢下嚴詔,近日更言詞激烈:“區區尚弟會匪,盤據江口圩一月有餘。李欽差食朝廷厚祿,何以如此無能耶!”
李星沅對向榮說明心情。向榮狡狎一笑道:“李帥不必憂慮。朝廷遠隔萬裏,哪能知我等苦衷。尚弟會遠非添弟會可比也!建國立王,萬眾一心,所到之處殺富濟貧,與百姓結成一片,你我何日能滅此賊?朝廷盼勝心切,屢下嚴詔,你我可暫報大捷,以慰皇上之心也。”
李星沅點頭同意,與向榮聯名報捷:“我軍於三月五日、七日兩次猛攻會匪,殲敵一千數百人。會匪潰散逃去,我軍已收複江口圩。”
清廷聞報大喜,鹹豐帝已於數月前正式登基改年號為鹹豐元年。他龍顏大悅,特授予向榮“巴圖魯”榮稱。
向榮受此殊榮,自然抱愧不已。他由一個普通士兵升為一省最高軍事長官,實蒙朝廷厚恩。如今迫不得已謊報戰績,心中總感不安。他暗下決心,誓與尚弟會匪血戰到底。
幾日後,向榮得知太平軍回頭西去,於是率大部隨後追趕。到了新圩一帶又聽說太平軍早已翻越紫荊山,正向武宣縣挺進。向榮誌在阻止太平軍西上,命令部隊抄近路行軍,火速趕到太平軍前頭堵截。
另一個清朝大員,新任廣西巡撫周天爵,早兩天到達武宣縣內。他剛到桂林省城上任,便聽得太平軍已向武宣縣城*近,遂率綠營兵一百,沿途又招兵勇一百來援守武宣縣城。
周天爵一路見富豪大商,車推擔挑,紛紛逃難。進了武宣縣城,又見大街小巷,關門閉戶,一幅淒涼景象。一入縣衙大門,四周靜無聲息,兵勇一個不剩。隻有知縣劉作肅一人獨坐案前,發癡發呆。周天爵率兵入內,他才緩緩起身恭迎。
周天爵厲聲問道:“大批賊匪將至,你身為武宣知縣,又如何卸敵耶?”
劉作肅象個孩子見了大人,苦著臉將滿腹委屈盡數吐出:“平日糧餉不足,縣內養兵甚少,傳聞賊匪*近,士卒一跑而空,獨留餘在此空對四壁,無兵可派,無人可使。賊匪來時,餘隻有一繩懸梁,盡忠朝廷矣!”
說完,劉作肅扯起長袖,掩麵大哭。直哭得傷心傷意,撕肝裂膽,使周天爵這位鐵石心腸的人,也不免為之動情。
周天爵生性殘忍,道光二十年任湖廣總督期間,創造非刑,慘無人道地鎮壓民眾暴動。活人挖鼻割耳,鋸腿剁臂。處以死刑時,先割*,再挖*,一點一點地將人折磨死。受害人發出陣陣慘叫聲,周天爵聽來倒覺得美妙動聽。有一次,他想知道好好一個人是怎樣變成殘廢的。於是,便親自嚐試,拿出平身武功對綁住全身的犯人,伸出十指,摳下犯人一對眼珠。受害者眼窩淌血,慘叫不止,周天爵卻手托血淋淋的眼珠,仰天大笑。其心狠手毒,真叫人毛骨悚然,因而,人們叫他“小閻王”。
周天爵殘忍至極,引起舉國上下遣責。道光帝迫於與論壓力,撤掉周天爵官職,發往新疆伊梨充軍。周天爵這幾年受了不少折磨,嚐到了一些苦頭,漸漸開始反省自己,殘忍性慢慢變得收斂起來。
去年秋,林則徐來桂途中,病死在廣東普寧縣,廣西巡撫一職空缺。鹹豐帝聽師傅杜受田之引薦,重新起用周天爵。
杜受田引薦周天爵時,道:“此人嗜殺成性殘忍暴戾,太平時也許會惹是生非。而今南疆暴動四起,皆鄭祖琛此類老迂昏憒者釀成大禍,非周天爵那般殘忍狠毒而不能鎮壓。先帝重鄭祖琛而貶周天爵實是一大失策了!”
鹹豐帝奕詝遂一改心慈麵善之態,寄希望於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想通過周天爵的所作所為,給太平軍一點顏色看看。
周天爵幾經人生坎坷,已是今非昔比了,若在從前他一定當場斬了劉作肅這無用之輩,然而,現在他倒覺得這劉知縣有幾分可憐。
“休要再哭,堂堂知縣何以如此懦弱耶?快快備些糧草,讓我兩百兵勇有個安歇之地。”周天爵命令劉作肅道。
部隊吃飽飯,馬兒添了草,周天爵即刻派一百個綠營兵,駐守到武宣城南台村,靈湖一帶,高插旗幟,遍地生煙,搞得人鬧水響,故意虛張聲勢。
此時,太平軍先頭部隊也已*近武宣縣城,走到三裏圩時,隻見前麵台村,靈湖一帶,清軍狗牙龍旗到處飄蕩,炊煙密密麻麻,隻怕碰到了大部清兵,故而先頭部隊一千人駐紮在三裏圩,等大軍到來再去攻打,錯過了時機。
周天爵僅以一百綠營兵就嚇住了一千名太平軍,唱了一曲空城計,實在冒險,他自己身處武宣縣城,張望南麵動靜,難免出一身冷汗。
眼看武宣縣城朝不保夕,忽然,向榮率數千精兵趕來,與周天爵會合一處,占領了武宣城南幾個村莊,堵住了太平軍西上之路。
太平軍坐失一日良機,沒能趁虛而入,拿下武宣縣城,待大部隊來時,向榮已經趕到,作好了防禦準備。交戰幾次,不分勝負。
向榮知太平軍善於打伏擊戰、牛排嶺、屈甲洲之戰教訓難忘。兩軍對壘。他從不主動出去,隻是深溝高壘,占據有利地形,往往能以一當十,雙方近在咫尺,對峙而立。
三裏圩西距武宣縣城二十六華裏,南麵緊貼東嶺,太平軍前鋒部隊就以這兩處為據點,與台村、靈湖清軍相對。
周天爵還沒嚐過太平軍的厲害,他暗自埋怨向榮隻守不攻,自己便忍耐不住,督台村數百名清兵,向東嶺太平軍發起襲擊。
東嶺太平軍在林鳳祥率領下,一舉擊潰來犯之敵,打死打傷一百餘名,活捉多名清兵。
洪秀全從俘虜口中得知,太平軍先頭部隊抵達三裏圩時,整個武宣縣內隻有兩百名清兵,而周天爵僅以一百人虛張聲勢,就嚇住了一千多名太平軍戰士,他不禁暗自歎道:“我又失了一著矣!”他知道太平軍要是得知情報,於當日馬不停蹄,擊敗兩百名清兵不在話下,西奪武宣縣城易於反掌,如此良機又錯過,為什麼?
洪秀全熟讀《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水滸》在實踐中運用過其中一些戰法。可是,起義以來已兩次坐失良機,真令人懊惱和後悔。
洪秀全離開江口圩後,行軍紮營,總是有一群王妃陪伴。整日尋歡作樂,頭昏腦漲,已沒有足夠的精力指揮全軍了。他選賢讓權,退居清閑之心愈烈。
洪秀全早已看中了楊秀清,此人雖識不得幾字,可是足智多謀,頭腦機敏,帶兵打仗很有章法,每次由他指揮都能打勝仗。況且,他一直對洪秀全很尊重、很服帖,可以逐漸把軍政大權移交給他。為了達此目的,洪秀全準備采用古代兵法,設立五軍主將及軍師負責製。
洪秀全設大本營於東鄉,此地位於紫荊山西腳下,東距三裏圩近百裏,到前線陣地較遠,中間還隔著一些村莊,聽不到前線的槍聲,看不到對峙場麵。洪秀全住在東鄉,可以盡心考慮軍師負責製,和選任五軍主將。
此時,肖朝貴在前線與敵對陣;韋昌輝帶兵在西邊設防;石達開率部占踞紫荊山西腳各交通要道;馮雲山在南領軍護後,隻有楊秀清留在洪秀全身邊,協助指揮全軍。五軍主將已經自然定了出來。
軍師職位至關重要,劉備用諸葛亮當軍師而三分天下,梁山好漢推吳用為軍師而屢戰屢勝,洪秀全決定讓楊秀清任軍師,當然是看中了他非凡的軍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