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昌輝部衝進湖北撫署內。殿右一指揮韋誌俊率眾一路搜索這片典雅深廣的建築。當闖進巡撫住宅時發現了自殺身亡的常大淳、馮培元。韋誌俊立即報告給韋昌輝,韋昌輝便把這作為功績稟報給天王、東王,讓人們都知道他韋家攻占了一省最高權力之地撫署,也是他韋家首先殺了清朝巡撫。
洪秀全聽說常大淳頭上撞了一個大窟窿,滿臉是血死像慘烈,不由動了惻隱之心。他對楊秀清道:“四弟,這常大淳雖為妖朝巡撫,實際上給我軍幫了大忙。臨資口給我軍準備了數千船隻;嶽州府給我留下大量軍需。退守武昌後也隻是象征性地和我軍打了幾仗。我軍占領這座省城少不了他無意中的支持。他死了還是要予以厚葬。”
楊秀清點點頭表示讚同。武昌城剛經過戰爭,城內秩序很亂。楊秀清讓洪秀全仍然住在漢口關帝廟,自己則到武昌布兵守城告慰市民,做占領後的安定工作。
楊秀清布兵守城有他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十分重視城外四周的防禦,用文言文說就是‘守陴不守城’,道理很簡單,隻有不讓敵人接近城牆才能確保城池的安全。早在永安時,楊秀清就采用了這個軍事策略並收到了良好效果。
現在,待大部隊將武昌城內的清兵肅清後,楊秀清設軍事指揮部於布政司衙署內,隻派少數護衛部隊加以警戒,仍然把大量的作戰部隊派到城外四周紮營布陣。
武昌城防的部署大致是這樣的:北王韋昌輝率六萬人守城外西南一線;翼王石達開率六萬人守城外東北一線;天官丞相秦日綱率四萬人守漢陽;春官丞相胡以晃率四萬人守漢口;典水匠唐正財率萬艘船隻控製江麵,保護三座浮橋;漢口城內有禦林兵保護天王,其餘隨軍家屬分居在武漢三鎮內。
兵力部署完畢,楊秀清又命令秋官丞相陳承鎔打開城內糧倉,救濟貧苦市民。早些時太平軍圍城,清軍怕日子長了沒軍糧,所以將所有糧倉封存起來,隻有少量大米供應市民,廣大窮人早已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現在太平軍打開糧倉,民眾奔走相告欣喜萬分。
同時,楊秀清又命令夏官丞相黃玉昆砸爛城內所有牢籠,釋放敢於和滿清鬥爭的囚犯。這些囚犯或是不滿朝廷腐朽統治揭竿而起的;或是因生活所迫去殺富濟貧的;有些還是準備為太平軍作內應的,他們都是太平軍的同情者。現在砸開鎖鏈重見天日,與盼望已久的太平軍見麵了,怎不叫人高興呢!
攻占武昌五天後一切都已基本安定,百姓們將大街小巷打掃得幹幹淨淨,撫署內衛兵排列得整整齊齊,城牆上處處飄揚著太平軍旗幟,軍民們都架好了鑼鼓、備好了鞭炮,以隆重儀式迎接天王進入武昌城。
洪秀全坐在一個敞開的八抬大轎上,前呼後擁好不氣派!浮橋又經加固穩穩承受著龐大隨從隊伍,人們走在橋上如履平地。洪秀全坐在轎上漸漸到了江心,他俯視滾滾東流的長江,他望著夾峙兩岸的龜山、蛇山,望著連成一片的武漢三鎮,看到那些特意為自己準備的氣壯場麵,他心中湧起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感,他興奮得眼睛發亮滿臉通紅,就好像喝醉了酒一樣,已有些飄飄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