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軍行動如此神速,消息很快傳到北京城。朝廷上下一片驚慌,達官顯貴紛紛外逃,京城裏一下便搬走三萬多家。
鹹豐帝感到京城危急,已成驚弓之鳥,隨時準備逃往熱河行宮。大局敗壞,鹹豐帝對阻擋北伐軍的欽差大臣納爾經額非常失望,即刻將其革職留用,以觀後效;對幫辦軍務西淩阿、善祿等也都降四級使用。為了保住京城鹹豐帝不惜一切,派皇叔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為參讚大臣,帶領駐京旗兵以及從東北調來的滿族軍隊,合同新任欽差大臣勝保“合力抗拒”,重兵把守保定,涿州這一帶。同時,北京城裏處於緊急戰備狀態,實現戒嚴,設立巡防所,派皇室軍隊日夜巡邏,杜絕城內一切策應北伐軍的活動。
就在北京城內亂作一團,鹹豐帝忙著調兵遣將時,北伐軍又以深州為基地,分軍西取深澤縣、北占安平縣,繼而占領蠡縣。林鳳祥親率前鋒由蠡縣北上越過唐河,直達距保定六十裏之張登集,形成攻打保定之勢。
本來一直跟在北伐軍後麵的勝保,這次爭取主動率兵萬餘趕往保定,與林鳳祥占領張登集的同一天進入保定城,築起保衛京城的第一道防線。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以修築第二道防線為名,將重兵駐紮在涿州一線,不再南下保定,拒絕與勝保合作。勝保因此和僧格林沁產生矛盾,他以欽差大臣名義直接上奏鹹豐帝,參劾僧格林沁擁兵自重,問:“皇上是否想以科爾沁郡王取代微臣乎?”
鹹豐帝為消除兩位大臣之間的隔閡,特對勝保解釋道:“僧格林沁統領京兵駐紮涿州,實為京師屏障、保定後路,且足為該大臣北路聲援,朕命將之意實在於此,並非令該王等代該大臣也。直隸軍務一切仍責成勝保就現在統領之兵酌量調度,以一事權,不必疑慮。”
為消除勝保誤解,僧格林沁奉皇帝旨意,特派部將多爾濟那木凱、達洪阿帶三千二百人南下保定,歸勝保指揮,以示尊重。
北伐軍自懷慶撤圍行動太快,在短短一個月內,轉戰於豫、晉、冀三省,幾乎夜夜趕路,日日作戰,許多將士行軍都在打瞌睡。到達深州後,全軍上下頓感人困馬乏,隻得占據附近縣城暫作休整。
勝保趁機派兵由保定南下,主動迎擊北伐軍,不讓北伐軍接近保定城。很快清兵與北伐軍短兵相接,營壘對峙。勝保用兵如下:善祿、西淩阿率兵七千紮營西北一線;淮祿、經文岱率兵七千駐守東北一線;勝保自己則率騎兵三千坐鎮正北,哪裏緊急增援哪裏。
林鳳祥率北伐前鋒到張登集後,作戰不利無法再往前行。五天後,林鳳祥約深州李開芳、深澤吉文元同時在半夜向清軍發起攻擊,而清軍早有防備,一處告急四方救援,北伐軍不勝而退。三天後,勝保發起反攻,分東、西、南、北同時向北伐軍陣地進犯,占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