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淩阿在隨州以南紮營四十座,固原提督孔廣順駐軍沙子崗;參將劉富成帶兵三陂巷;湖北提督納欽駐紮平林市;荊州將軍綿洵也帶兵來策應,總兵力不到兩萬人。
八月十四日,陳玉成組織重兵分三路發起進攻,大顯神威,擊破清軍四十座營壘,殲敵上萬,陣斃各級官員無數,很快占領平林市,清軍駐守平林市的“義勇”六百多人,原是北伐軍兵士,後投降清軍,邢興未還當上了清軍千總,待陳玉成大軍來攻時,邢興未率部反戈一擊,重新回歸太平軍,裏應外合打敗清軍。
鹹豐帝聞訊大怒,即刻將西淩阿、納欽、綿洵、孔廣順革職留營效力,命令副都統都興阿率兩千人速赴湖北,接替西淩阿;命令楊載福代理湖北提督。
楊載福一直在嶽州督造戰船,招募湘勇,接到任命時他剛率新編水師來到金口不久。楊載福、李孟群、彭玉麟經過一段時期緊鑼密鼓的籌備,又組建出外江水師十個營,具有了一定戰鬥力。
湘軍雖然在人數上遠不及駐守武漢的太平軍,可他們曆來有以少打多,主動出擊的習慣,金口位於武漢上遊僅僅十裏左右,胡林翼帶領一萬多人駐軍在此,最終的目的是想奪取武漢。從五月開始,他們經常向漢陽、武昌發動規模不一的進攻,偶爾太平軍也來偷襲金口,但胡林翼早有防範,反而打太平軍一個伏擊戰。大多數戰鬥都是湘軍占便宜。
八月末,已進入較為涼爽的秋季,湘軍對武漢進攻更頻繁。武昌、漢陽天國守軍經常與湘軍打仗,所以保持高度警惕,城池防守較嚴很難攻進。可是漢口守將國宗肖朝富卻有些麻痹大意,沒有有效的防範措施。因為他是已故西王肖朝貴的弟弟,楊秀清讓他任漢口守將,實際上是照顧優待他。漢口與金口相距較遠,中間隔著武昌、漢陽。每次都是這兩個鎮的天兵與湘軍在打仗,漢口隻起一個聲援作用,大家都認為漢口是較為安全的地方。
肖朝富雖是肖朝貴的同胞兄弟,而他沒有肖朝貴那麼勇猛,屬於老實本分一類的人,和肖朝貴一樣他也沒讀過書,不識字沒有文化。太平軍從廣西打到南京,肖朝富屬於跟著走一類的人,沒有什麼豐功偉績在天國史上名不見經傳。他是靠裙帶關係才當上天國高官。
沾哥哥的光,肖朝富本應該在南京坐享其成的。可是戰火紛飛天國缺乏帶兵將領,他年紀輕輕又是廣西老兄弟,怎麼能閑在京城呢?楊秀清於是讓他出來帶兵。這次太平軍西征可能肖朝富還是扮演著“跟著走”的角色,別人打下了城池他來當守將,不過楊秀清給他安排了一個參謀——軍帥吳會元。
吳會元本是武漢的一個讀書人,三年前太平軍第一次占領武漢,他覺得可以幹一番事業了,於是參加了太平軍。他說起話來一口武漢腔,還咬文嚼字,而肖朝富的廣西話對吳會元來說簡直就是外語,兩人語言上很難溝通。也不知楊秀清是怎樣搭配的?
也許吳會元說過一些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最安全的地方最危險之類的話,肖朝富聽起來像繞口令,頭有些暈。外加他囉裏囉嗦說什麼日夜都要在各個路口派崗哨,還要派官員定時查崗。肖朝富心想漢口那麼大,路口那麼多,長時間日夜派人站崗放哨,還要派官員定時查崗,這不是給自己添麻煩嗎?
不過既然是參謀出的點子,肖朝富還是把這個意思傳達給部下。至於下麵執行得好不好?肖朝富可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原林鳳祥部下,後投降清軍的詹啟綸,被官文派往武漢偵查太平軍駐守情況。他看到漢口的防禦很是鬆懈,特別是夜裏各路口崗哨都在睡覺,查崗的官員大都不定時。
官文將這一軍事情報透露給了胡林翼,胡林翼大喜認為這是一個可乘之機。胡林翼與彭玉麟秘商偷襲計劃:“我軍與武昌和漢陽的粵匪交戰多次,可就是無法打入城內。他們與我軍麵對麵相持,已經有了很高的警覺性,幾乎找不到可乘之機。而漢口則不同,城內駐軍不多,久疏戰陣,防禦比較鬆懈。粵匪絕不會料到,我軍會隔著兩道防線去打漢口,我軍就來他個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