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我要精兵簡政,強調中央集權與依法治國。
我與索額圖來到八旗領地的時候,那些驕兵悍將們都目空一切,覺得大清都是他們打下來的,個個都牛得眼睛鼻子朝著天。
清軍入關並建立全國政權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製度,將整個八旗組織原封不動地移入新的社會體係之中,成為完全由國家供養的職業軍隊和職業預備役軍人集團。八旗官兵攜家帶口,按建製集中居住在軍營之中,駐於京畿地區的部隊稱"京營八旗",駐於全國各戰略要衝之地的部隊稱"駐防八旗"。軍營內生活設施齊備,旗兵及家屬不得私自外出。官兵嚴格從旗人內部選拔,"生則入檔,壯則當兵"。都統、參領、佐領等各級軍事長官同時又是行政長官,平時督促士兵從事生產、養活家口、*練武藝,戰時率部出征。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支柱,酬謝八旗軍功貴族,清廷開國之初即給予八旗將士相當優厚的待遇,期以免除官兵後顧之憂,專心練武,保持原有的軍事素質。同時也嚴格規定,八旗官兵不得做工經商或從事其它謀生之業。然而,事與願違。從順治、康熙年間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現追求享受、戰鬥意誌衰退的傾向。在前線指揮戰鬥的親王、郡王和貝勒們"逗留觀望。不思振旅遄進,竟爾營私適己,希圖安便,或逶兵甲之不全,或托舟楫之不具,借端引日,坐失事機"。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中,八旗軍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綠營兵所取代。
我了解到這種情況後,換了一身軍裝來到校武場,隻見那如雲的錦旗迎風招展,陣陣的經過幾天的挑選,我把那些驕傲蠻橫的,自以為有功的老兵油子和那些自以為有後台就可以胡作非為的權貴子弟,調出來,由鼇拜統領,分批譴出京城,到陝西,甘肅一帶占山為王,做土匪去。這些人的驕氣太重,做土匪正合適。我吩咐鼇拜,讓他趁機收服那些西北的土霸王,讓他們為朝廷效勞,組織一支有戰鬥力的武裝,爭取更大範圍內。專門劫殺前往雲南的那些來往客商把剩下的人分成幾部分,那些肯吃苦耐勞的兵丁交給圖海,讓他帶著他們回關外,可以依靠以前圈的旗地在那裏自給自足,當然也可以重新再圈,不過,這需要一個可靠的人來做監軍。
什麼人去最合適呢?最重要的是絕對忠誠,在朝的武將之中,有能力的幾乎都被螯拜籠絡,最後大多被清除,隻剩下索尼這一派了。這一派大部分是年老體衰。好了,這件事還是交給索額圖了,讓他選個人當監軍。如果我知道,這些都在索尼意料之中的時候,就不會這麼擔心了。
那位說:“這兵都走了,誰來拱衛京城啊。”
我就讓黃錫袞重新在京城組織人手,建立綠營,作為京城的常備軍。我也從國庫專門撥出一部分銀子,用來支持軍備。
選兵打破了民族限製,隻要身強體壯,什麼人都可以當兵?不像原來隻有八旗子弟。
其實我也沒有當過兵,隻是聽愛好軍事的爺爺整天念叨,耳聽目染的,才學會了不少軍事知識。
這時候,能用上的也不多,但是我最擅長挖掘人的潛在價值。
那些年紀衰老的老兵們,都是無價之寶,他們那些經過血與火的磨練出的軍事技巧是無可比擬的,我讓他們可以留在北京加入戰術研究理論班,然後參與到練兵之中去。當然也可以退役,領一筆錢,回家務農。
這在軍事上是史無前例的。古時候沒什麼安置之說,沒人願意當兵,因為當兵十者九難還,所以抓壯丁的現象發生了。當然,如果建了戰功,封個大官是很正常的,但一將功成萬骨枯,大部分士兵不是戰死了就是到老打不成仗被遣送回鄉,命運比較悲慘。
我讓南懷仁說服其他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鑄炮,同時還從葡萄牙和其他歐洲商人手中購買大炮。
我諭令每支八旗隊伍中必須要有一支火槍隊,這些火槍隊很明顯要由那些騎術糟糕的漢人組成。
我我為了進一步的強化皇權,將權力牢牢握在我的手裏。
我就像一個戰地前線的將軍一樣,在南書房建立一個臨時指揮係統,所有的軍政要務都移到那裏去處理,不受以前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