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前。
1983年的一個晚春, 陳歸寧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臨終時刻, 她看到的最後一個人, 是全身血跡斑駁的張雲坤。
閉上眼睛, 她仿佛能看到十年前的張雲坤——
那時候, 十年浩.劫剛剛開始。她為了躲避知識分子的悲慘命運, 自願離開北京去了偏遠的江西瓷廠當技術員。
窯口的日子不是很好過的, 她忍得了窯火的熏熱,但是忍受不了人們的無知和麻木。
各地興起打雜四舊的風潮,就是省博物館裏頭的唐宋高古瓷, 明清文人畫……都是被敲碎了扔進廢墟裏。那些東西,各代帝王把玩觀賞了幾個世紀,許多詩書人家供奉了十幾代傳人, 然而時代大潮所趨, 它們最終還是逃避不了湮沒的命運。
可是她不甘心,老百姓把打碎了的瓷器一車車送到了江西瓷廠來。他們以為碎了的瓷器, 還可以用爐火重鑄成新社會的東西。不不不, 瓷器一旦碎了, 就是永恒的毀滅和破碎。
隻有她不甘心, 不甘心啊!
作為一個古董鑒定師, 她忍受不了這種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摧毀!
所以, 她把那些古董碎瓷片偷偷挑揀出來,一個人嘔心瀝血地修複這些瓷片。悄悄的,不被發覺的工作持續了整個春夏秋冬。
直到組織上安排了五個年輕人到她這裏來拜師學藝, 她才有了這些可以信賴的徒弟, 有了繼承自己衣缽的徒弟。也……和這個叫張雲坤的小徒弟,結下了一段宿怨。
宿怨開始於張雲坤的一把陰陽尺,也結束於這一把插入她心髒的陰陽尺。
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如果從頭追溯的話,那麼,一輩子也說不完當中的故事。
陳歸寧慢慢閉上了眼睛——不不不,也許這個故事還沒結束呢。
白骨帶怨去,化為……紅顏鬼!
數十年後。
2016年7月1日,上海博覽會上。
德國納高拍賣公司所舉辦的“中國古董拍賣會”開幕,在場高朋雲集。
“青花懸想”明清陶瓷專項拍賣過後,下麵就是“吉金吉象”青銅金銀專項拍賣了。
上一場拍賣會,整場拍品共計16件,100%成交,總成交額高達3900萬元,其中9件拍品成交額破百萬元。最貴重的一件“明宣德青花海水龍紋盤”更是拍出了四百萬元的高價。
對於接下來青銅專項拍賣會,更是有許多人摩拳擦掌。
早在2014年,中國拍賣行西泠印社所舉辦的“中國首屆青銅禮器專場”上,盧芹齋舊藏“商晚期·青銅獸麵紋斝”以954.5萬元成交,這讓許多海內外收藏家看到了中國的青銅器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價值。所以近幾年來,銅器交易火爆。
一件件商品流通了過去,終於到了本場的重器——“商晚期鴞尊。”
“100萬起拍!”隨著主持人的拍賣錘落下,競價正式開始。
“110萬!”“120萬!”“150萬!”……“200萬!”“250萬!”……場下的牌子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場外的電話拍賣更是絡繹不絕。
很快,這一件商晚期鴞尊的價格炒到了五百萬元的高價。
“1000萬元!”
一個場外電話結束了本次競爭。買下這一件古董的是香港新晉金融公司“鍾天集團”的大小姐薑娜。薑娜今年二十二歲,是香港新晉貴族,父親從事的海關貿易,珠寶買賣等生意遍及整個東南亞。但她也不是什麼古董愛好者,隻因為她心儀的男子是收藏世家出生。她想投桃報李,用昂貴的青銅器讓自己“看上去身價倍增”。
然而,事非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