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門”蟲(1 / 3)

於是他也開始跟我們講述一個故事……

隋末唐初,天下出了一位奇人,不知其來曆姓氏,隻因生就一副異相,容貌醜陋無比,破袍無履,脫略行跡,其頭骨形狀似驢,故自號驢頭山人。

隻因其德高望重,世人不敢直呼驢頭,皆稱其為山人,或曰綠仙,以避忌諱。也有傳聞綠仙乃是當世一位劍仙胯下騎乘的青驢所化,然而這些傳說不足為憑。

綠仙有無字天書三卷,修仙悟道,遊曆神州大地,可以呼風喚雨,驅神役鬼,到處降妖除魔,仙名播於天下。

貞觀八年某日,綠仙參道於青石洞,弟子稟報有一貴人求見。綠仙將客迎進道觀相見,來者非是旁人,乃是海內第一人的名將李靖。

李靖輔助唐王,南征北戰,卻又為何得閑到此?

賓主敘禮已畢,說明來意,這才引出一場除魔大戰,有分教:欲做降妖除魔事,需請通天徹地人。

原來李靖率軍迎擊土穀渾,在積石山一場惡戰,殺得敵軍屍橫遍野,一舉擊潰其主力,並擊殺土穀渾可汗。

剩餘殘敵退入一條山穀,唐軍分精兵五千,繞至穀後,主力則在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鼓聲大起,唐軍主力蔽野而至,從正麵攻入山穀,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竟然未遇任何抵抗,穀中的敵軍全部不知去向。

派出紅旗探馬去聯絡山穀後麵夾擊的五千唐軍。結果連出六騎,盡皆有去無回。

主帥大驚,要知道,當時大唐帝國的軍隊,橫掃中原平定四方,就連當世軍事實力最強的突厥都被唐軍打得落花流水,連頡利可汗都被生擒。

這剩下的幾千吐穀渾殘兵敗將如何能夠在眼皮子底逃脫?然而那五千精銳竟然會被這些不堪一擊的吐穀渾潰兵消滅得一個不剩?

穀後是一片平野,無遮無攔,敵人不可能逃得如此無影無蹤。李靖親自率眾搜索,沒找到敵軍及失蹤的唐軍,卻在山穀後麵的穀口處的一個大坑中,找到一隻奇怪的“蟲子”。

這蟲有成年牛馬大小,其外皮堅硬似鐵,水火不能侵,全身火紅,之所以說它是蟲,以為它雖然體態巨大,但是長得便恰似是尋常的毛蟲一樣,隻是無頭無嘴,趴在地上全身一起一伏的似乎是在鼾睡,用刀劍戳之,它毫無反應。

李靖大奇,見這巨蟲形狀奇怪,便準備帶回去獻給太宗皇帝。吐骨渾殘餘兵馬雖然未能全滅,又折了五千精銳,但是仍然堪稱大勝,遂班師還朝。

途中行至一處郡縣,大軍紮營,當地太守宴請軍中將佐,李靖率各部將領進城赴宴。

宴散之後回到營地,眾將本已大醉,此時全被嚇得酒意全無,數萬軍兵駐紮的大營,憑空消失了,就連馬匹帳篷,刀槍器械,包括營地後麵的一座土山,也都無影無蹤。

在原地上隻有一個大得嚇人的大坑,直徑足有十餘裏,圓整光滑,就像是把西瓜切成兩半,用勺子把瓜心一下子挖掉那樣。

巨坑的中心一隻大蟲子正在睡覺。李靖明白了,自己的軍隊,都讓這蟲子給吃了。

如果此害不除,讓它這麼吃下去,早晚有一天,大唐的江山子民早晚都要變成它肚中的糞便。

然而此蟲水火刀劍皆不能傷,如何殺掉,委實困難,最後隻好求助於青石山紫煙觀的綠仙。

綠仙見此事重大,自然不肯推辭,遍閱典籍,終於查出了這巨蟲的來曆。

夫宇宙者,天地四方為宇,古往今來為宙,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宇宙就是由時間和空間所組成的。在一個宇宙之外又有無窮數量的其餘宇宙存在,其中的縫隙,則全部是一片虛無混亂的混沌存在。

在太古神話時代,本沒有現在咱們所在的宇宙天地,隻有一片混沌,有個巨人盤古睡於混沌之中,夢醒後開天辟地,力盡而死,血液化成了江河湖海,身體化為了大地山脈,他的靈魂不滅這才又有金木水火土五位古神誕生於天地之間,其後又有女媧氏造人。

然而在混沌中誕生盤古氏之前,又先有一隻以時間與空間為食的蟲子,爬進了誕生盤古氏的這片混沌之中,產了幾枚蟲卵,隨後不知去向。

這雖是神話傳說,也許天地的形成並非如此,但是這幾枚比上古神話中的眾神還要早無數年就誕生的蟲卵,卻真有其物。

在古印度的經文中記載,此蟲名為“波比琉阪”,譯成中文,意思就是“門”。

“門”的卵存在於世界之中慢慢地孵化了億萬年,蟲卵在古印度曾經出現過兩枚,被燃燈古佛以無邊佛法並大慈悲力鏟除,讓其不能卵化為蟲。

因為這種蟲太可怕了,“門”孵化為蟲之後,平時一直睡覺,在睡眠中偶爾會吃掉附近的小塊空間,每隔十幾二十年就會醒來,直到把所在的世界全部吃成黑洞,才爬向混沌之中去產卵然後繼續吞噬下一個宇宙。“門”就是依靠吃能量為食。

宇宙,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空間的穩定能量造就了時間,時間是一種動態能量,不停前進的時間又提供動力維持著空間的穩定,這就是所謂的陰與陽,靜與動。

李靖所抓到的“門”就是一隻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幼蟲,也是天下唯一一隻蟲體,很不幸,這倒黴事被衛國公和綠仙遇到了,他們麵對的是一件想都沒想過的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