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定熟讀曆史,他知道袁紹也是個胸懷大誌之人,凡是這種人,必定很注意招攬人才,隻要自己打響了在這一帶的名氣,那袁紹即便不想劉備請諸葛亮那樣三顧茅廬地請自己,自己去拜見他的時候也會容易得多,最起碼不會像袁府跟前的那群人來門都進不去。
至於錢?袁紹缺錢嗎?袁家四世三公,到了袁紹這一輩,積累下來的財富說是富可敵國也不為過,就自己賣水車掙的那點錢,人家能看得上才怪呢?
更何況,這水車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產物,之前弄不出來是因為沒有人能想到這個創意,一旦被創造出來,想要模仿還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這個年代又沒有知識產權,所以這波創新紅利吃不了多久,還不如索性讓出去為自己打響名氣。
不久之後,眾人紛紛取錢回來給了孫定,孫定一一記下他們的姓名之後便囑咐他們好生等候,水車一定會一一送到。
這筆生意,他肯定還是想留給木匠張吉來做,畢竟這個人也算是自己創業開始階段的功臣,而且為人也比較厚道,從來都沒有因為自己之前的癡傻而奚落欺負過自己。
回家之後,孫定早早地吃過晚飯便回屋休息了,這一波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但是還遠遠不夠,因為這個年代的老百姓的話語權是很低的,在那些世家大族的眼睛裏,黔首甚至跟牛馬沒有什麼兩樣,僅僅靠他們的口碑,還不足以打響自己的名氣。
哥可不想變成第二個張角啊,在這個士族門閥占據社會大部分資源的年代,農民起義是絲毫沒有前途的。
所以,此刻的孫定還需要跟世家大族攀上關係,隻有借他們的口傳出去的名聲,袁紹才會采信,若是僅僅是百姓稱頌孫定,那袁紹肯定是連聽都懶的聽。
不過,那些世家大族往往自視甚高,根本不會,甚至是羞於與他們這種小門小戶往來,自己要怎麼樣才能混進他們的圈子呢?
這一步是自己入仕途的極為關鍵的一步,若是混不進世家大族的圈子,名氣再大也是枉然,難不成還真的要做張角第二不成?
但是,這一步又該怎麼走呢?孫定目前還沒有一個成熟的計劃,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不過,他隱約地覺得,這件事要想破局還是得靠他“發明”的水車。
難道要屁顛屁顛地拿著水車的圖紙去投靠?這麼做有點兒掉價,而且也不一定會受到重視,畢竟這個年代人們對於工匠之類的人是極其鄙視的,連農夫都不如。
自己若是拿著圖紙去找人投靠,說不定就會被人家當成一個匠人來對待,隻要貼上這麼一個標簽,那前途基本上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