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見習農民(1 / 2)

第三章見習農民

這是一個寧靜而祥和的山莊。

這是一個美麗且尚稱淳樸的村莊。

這裏是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國湘南某縣。

對於習慣了現代城市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的現代人們來說,對於習慣了汽車、飛機上天入地、可以縱情的駕馭這花花世界的現代人們來說,對於已經逐漸麻木於勾心半角、爾虞我詐的現代人們來說。

這裏或許尚稱一片人間的淨土,這裏或稱為一片小小的世外桃源。

因為這裏的人們就算已經接觸過外麵的世界,但仍粗淺的堅持著自己年複一年簡單而平淡的日子。因為山外那喧囂的世界似乎和自己的關係不大,他們也隻有在自己的兒女一人們回鄉的時候,向他們眉飛色舞的講起外麵那些與山裏不同的世界時間,才會小小的產生一些向往。但該過的日子仍然如舊。

清明時節剛過,一場不期而至的熱浪便席卷而來,人們早早的翻出了放了一冬的短袖穿在了身上,大街小巷,紅男綠女,給這個初夏的山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就著一小股自田角滲出來的細流種下的早稻,早已在連日驕陽的曝曬下,蜷起了葉片。望著田間已經有些泛白的土地,父親不由露出陳列憂心忡忡的神色。

今天的數學課上,老師布下的習題讓我遇到了不小的麻煩,一路想了很久也有想出個所以然。數學課的徐老師最近正醉心於他在賭桌上輸掉的錢,麵對我的疑問,也隻是是稍稍敷衍了幾句,眼見我仍是一知半解,匆匆扔給了我一本輔導教材,轉眼不見了人影。

我正想晚上回家好好對照參考書琢磨一番,不期正遇上了父親在田邊唉聲歎氣的模樣。我立即明白了父親的心思,隻有疾步回了家,將書往牆角的櫃子上一扔,隨便扒拉了碗飯,提著隻鐵桶便出了門。走了不多遠,看到父親也提了隻桶,半步半步地跟在了我的身後。

按說我們家的田根本不用擔心沒有水。隔著三四十米外就是灌溉這附近數百畝稻田、幾十年來從未幹涸過的的小溪。但我家的稻的水必須從人家的田邊過,這幾戶人家可是遠近聞名的懶戶,也隻是犁了田中間的地插了點水稻,至於水稻長得怎麼樣,甚少去管,更不要說去管理田埂和過水溝了。

水溝裏由於多年雜草藤蔓從生,又加之連年淤泥,竟已比入水口還略高一些,也隻是遇上豐水的時節,才會有些水流過來,象這種枯水季節,除了祈禱從上麵的田裏滲點水過來之外,也隻能望著水從身邊流走而束手無策。

父親幾次動了將水溝清通的想法,可每當他拉開架勢準備幹的時候,還沒有揮動幾下鋤頭,就不得不捂住肚子直流冷汗了。而我呢,一是沒時間,因為整通這幾十米的水渠起碼要花上兩天以上的時間,二是我以為,這些活本來應該是那真正的農民們更應該幹的活,我仍隻是個學生而己,就算是個農民,也是個見實。而我更確信,我的未來不應該是個農民,他們不能把他們這些正兒八經的農民們都不屑幹的活兒扔給我這個還在上高中的學生。

趕著往年的時候,水田的一個角上倒也能不斷的往下滲水,維持水稻不好不壞的長著。但趕上今年這樣的年代,眼見田裏都露了白,隻怕再不下雨就要絕收了,這一畝來田可是我們全家一年的一半口糧,自然是不能棄之不顧。我在下麵田邊的水溝裏挖了個兩尺深的水坑,又將水引到了水坑裏,然後一桶一桶的將水往田中提去。

父親一到田裏,便忍不住嘟囔道:“多好的田啊,就這麼浪費了。那些人哪,做工人又沒有那個本事,做農民又嫌髒了,白白的荒廢了這麼好的田。”父親刻意壓低了聲音,生怕讓人聽到了找他的麻煩,但他那惋惜之情,好似是自家的地荒廢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