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結局(2 / 2)

對於薑榮安這種行為,不是沒有人提出意見,不過皇帝都默許了他的這種行為,暗地裏,甚至給清了不少的障礙。

薑榮安很清楚該在什麼地方適可而止,什麼東西不去觸碰。

隻是,就像之前所說的,個人能力有限,薑榮安和古青婭的年紀也不小了,兩人決定編寫相關的書籍,若有人能有所啟發,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說到底,兩人還是有遺憾的,他們想的圖書館到底沒有建起來,隻是他們的時間也不多了,不是什麼都能做到。

兩人還是第一次合作編寫書籍,開頭是由古青婭來寫,暢想未來有比馬車更快的交通工具,教育普及,圖書館隨處可見,社會安穩,人民生活幸福……

目錄是分類的,從已有的東西去推想,比如一個目錄是自動化,從水車的發明以及運動,是不是有那不需要人力的自動機器來代替枯燥無味的工作。

所有的目錄都是這樣,立一個題目,然後從已有的東西去暢想推測,而薑榮安就負責理論以及數據來結論成功的可能性。

這是古青婭寫得最天馬行空的一冊內容,至於理論這最困難的部分,那就是薑榮安該發愁的了。

青紗對於古青婭和薑榮安的打算並沒有說什麼,但也沒有給予幫助,這個世界的變化已經足夠多了,它沒必要再插手。

它看著這對夫婦從少年中年到即將步入老年,他們的一生並沒有太大的波折,隻是有些起伏罷了,但他們做的一切,無意間改變了許多東西。

經過反複訂正修改,成書被送去相熟的印刷作坊印刷。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書籍印刷出來的時候,皇帝手中就拿到了。

齊王那邊也很快也看到了相關書籍,有野心卻不與兄長相爭,而是向外擴張領土另外稱王的人,想法以及眼光自然是與眾不同的,也更加有魄力。

在薑榮安和古青婭不知道的地方,有個地方在研究著他們所說的理論,試驗著他們所說的東西。

新的領土統稱為南州,來往的路線早就被開發出來,船隻來來往往,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其中,自然也有許多不被重視的有獨特想法的人,南州逐漸成為許多人向往天堂。

很多事情在悄無聲息地變化著,南州開始而後傳回國內,相比國內,南州更加的開放自由,思想、學術等等,隻要不是什麼傷天害命的東西,都是可以拿來討論的。

薑榮安和古青婭也能聽到一些有關於南州的消息,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高興,當人有了向外走的動力,就會去搬除阻擋在前麵的阻礙。

當然伴隨而來的也會有很多的問題產生,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切都能得到解決的。

薑榮安和古青婭便不再公開發表什麼東西,隻是平靜地過著日子,他當他的工部尚書,她做她的家庭主婦。

不同的是,他們依然看書,依然做筆記,隻不過這些筆記,卻是留給家人的,主要是一些想法,對生活的感悟,對人生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