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2 / 3)

過了一會兒,李雪雲回複:明顯感覺這一條款的不妥之處,卻又找不出什麼意見。那麼就剩下最後一條,影響股東權益的事件,擁有否則權。說法簡單粗暴,可大可小,大到處處受到牽製,任何一個項目的都可能會吹毛求疵。

最後,她給的結論是,以目前狀況,除了同意,也沒別的辦法。

陸彤也知道,這種霸王條款,如果不是在目前急迫狀態下,他早就推掉,而現在似乎也別無出路。第二天,在酒店與劉子淵的正式代表,雙方在合同上簽字。

看到賈婭楠欣喜的笑容,陸彤卻在想,自己似乎已經被他的這個男人套上枷鎖,他們怕是見麵機會也不會太多。在登上飛機,隻有賈婭楠與奧娜送行,他卻是無奈地握緊賈婭楠的手,內心蹦出的是那兩個字:再見。

幾天後,同潤公司的六億資金到帳,板房動遷開始。

統一執行的政策辦法,對個別家庭提供一定區別化補貼,保證每個家庭能夠在購買一套樓房下,依舊能夠有足夠的資金不影響日常的生活開資,包括家庭子女的工作安排,同時聯合政府就業部門,除適當的補貼外,對那些困難戶重點地給予政策傾斜。

陸彤再次去小剛家,看到小剛父母喜形於色,張羅搬家去新樓。有時候,其實隻是退讓一點步,讓所有人都會開心,都會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這種最簡單的事,在利益麵前卻並不能得到理解。他經常想,如果當年自己依舊在這片土地生活,遇到眼前的動遷,又會如何想。

在臨近冬季來前,板房的人都遷入新居,如果有願意回遷的,也同樣有適當的減免政策。這在當時d城,甚至全國,都是未出現的一種方法。因為,許多開發商都會知道,這種結果,隻能是賠錢加賠錢。陸彤沒有去這麼想,他覺得自己賺了,因為從來他就沒覺得自己有錢,也沒想過去享受有錢人的生活,甚至他也沒想得太多,隻是覺得隻有如此做,他才會得到最大的收獲。

陸彤回到同潤地產,被李雪雲攔在門口。

“你是瘋了嗎?這是做生意人該做的事,是,你對板房人有同情心,但是你要考慮到公司的利益,尤其要考慮你與劉子淵的合同。”

這話聽得陸彤瞬間清醒,怎麼把這事給忘掉腦後,可是,為了那狗屁合同,他總不能舍棄內心的那個渴望吧。那是他的動力,能夠堅持到現在的最大支撐。看到李雪雲為了公司的事,如此操勞,他把內心的激動壓了下來。

“雖然我的生意頭腦比較滯後,但我覺得生意就是那種看你覺得值不值的事,就象一件東西,你賣一千是它,賣一萬也是它,如果有人願意十萬買,也是可能的。今天賺不到利益,我們賺名聲;今天賺不到錢,我們賺的心安。謝謝你,一切就這麼定下吧。”

李雪雲歎了口氣,看來這幫同學很快就散去了,這哪裏是在開地產公司,簡值是大甩賣。陸彤把本來他應該正常賺到的錢,都給了那幫板房遷出的人,這也可以不考慮,可是小剛的錢,嚴臻東的投資,這些無私幫助的朋友,他沒考慮他們的利益嗎?

不會多久,當年度結算,陸彤就會發現,業績虧損,剩餘的資金不夠開發下一個樓盤。

陸彤也突然覺得自己是怎麼了,把幫助他的人的錢也被揮霍,雖然那是一種良心揮霍,但畢竟象一個任性的孩子,拿起別人的錢,去當慈善家,隻想到自己的快樂與欣喜。

“車到山前必有路,如果老天絕我,我也認了。”

他來了這麼一句義正詞嚴的話,留給自己,留給這個一心一意要幫他東山再起的女同學。有一種終於把曾經願望實現的圓滿感,此生無悔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