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2)

國內頒獎禮、電影節不少, 最著名的是香港金像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 中國金雞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與渤海國際電影節。

跟前四個具有二十來年曆史的大型電影節不同, 渤海電影節在五年前才誕生, 從權威性、影響力上就不如前三者, 可是,年輕也有年輕的好處,年輕在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活力。電影節主辦方也想好了要主打年輕活力的路線, 不但在宣傳手法上花力氣,還將每年最喜人眼球的紅毯最為重頭戲,又在頒獎嘉賓上下了大工夫, 力求有名氣, 有爆點。

“去年最佳女主角的頒獎嘉賓請的宋景乾,不知道今年會請誰。”宋景乾是新生代偶像巨星, 三年前憑著一首浪漫多情的情歌《寄生》, 迅速躥紅, 加上他出色的外表和經紀公司用心的包裝, 很快就成了粉絲無數的偶像巨星。渤海電影節請他做了頒獎嘉賓, 賺足了收視率。

蘇洽說完這句話, 見大家都沒有說話的意思也覺得有點無趣,就閉嘴了。

今年請的重量級嘉賓是誰,崇華不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 必定是一個比宋景乾更加重量級的人物。因為主辦方到現在,都在守口如瓶保持神秘,這說明,他們並不急著放出消息來炒熱度,而且還斷定隻要那位嘉賓一出麵就能馬上占據各大報紙頭條。

國內有幾個明星能有這樣的影響力?崇華心裏嘀咕著。

鄭嘉麗換好了禮服出來,見崇華坐在那裏發呆,就走了出去。有人靠近,崇華迅速地做出反應,她抬頭,看到是她,笑了一下,對她的新造型大表讚歎:“鄭姐,你今天真漂亮!”

鄭嘉麗穿了一件淺色蘭花圖案的旗袍,將她的窈窕翩躚彰顯無餘。

“嘴真甜。”鄭嘉麗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讚美,彎下身來,輕聲問:“緊不緊張?”

再有半個小時就要出發了,這是崇華第一次出席電影節,更重要的是,是她的第一部電影第一次接受電影節的邀請,也是她第一次入圍最佳新導演。

最佳新導演是導演界的最佳新人獎。若是能順利得獎,對崇華之後的職業道路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崇華是很想得到這個獎的。

“不緊張。”崇華快速的回答,說完,她抬眼看向鄭嘉麗,然後慢慢吐出口氣來,無奈地說:“其實,還是有一點的。”

鄭嘉麗笑了起來,安慰地拍拍她的肩膀:“別緊張,你很優秀。”

她還有一部入圍的電影,按照她現在的地位,也完全可以自己走,之所以會和劇組一起,完全是為了給崇華增加信心。崇華當然知道,對鄭嘉麗點點頭:“沒錯,我那麼優秀,肯定沒問題。”

聽她這麼霸氣的宣言,鄭嘉麗輕笑著拍了她一下,有點示意她悠著點的意思,更多的卻是一種寵溺。

這邊和諧默契又親密,蘇洽坐在不遠處的沙發上默默觀察著,又轉頭不經意一般的問周博成:“你覺得崇導和鄭嘉麗是什麼關係,那麼好?”這種相處模式絕對不是裝出來的,分明是私交很好。

周博成瞥了那邊一眼,溫和地笑著說:“有嗎?我是覺得崇導和誰都不差。”

在他那裏是別想聽到什麼有用的話了,蘇洽覺得無趣的很,正好森和進來了,他走到崇華那邊,正要說話,手機響了起來,就先接了起來。

他一進來,裏麵四人的注意力就都在他身上,於是就清晰地看到他喂了一聲後,臉上那種無法形容的僵硬,這僵硬持續地並不久,他飛快地看向崇華,發現崇華也在看他,頓時就像觸了電似的挪開眼去,嘴裏含糊地說著:“是……不!已經好了……嗯……沒有。”說完這句,他沉默了片刻,脖子像被一雙頑固的手強迫地擰著,把臉朝向崇華。

崇華轉頭,看向茶幾上的幾隻杯子。

森和咽了口唾液:“是的。”

那邊不知說了什麼,通話很快結束了,他掛掉了電話。

在場的人都覺得這通電話很不尋常,隻是沒有人問。

崇華站起來:“時間差不多了,出發。”

渤海國際電影節,憑著主辦方用心的經營,以及評選時的公平公正和專業,在短短五年內迅速崛起,到現在第六屆,已有能力邀請到不少花旦、小生。

《和斯嘉的三百六十天》劇組出場順序並不靠後,大概是一個中段的位置。四個人一字排開,崇華走在中間,左邊是鄭嘉麗,右邊是周博成,蘇洽則走在周博成的右手邊。

記者們舉著攝像機,鏡頭穩穩地對準每個人,現場此起彼伏地響起“看鏡頭,看鏡頭”的聲音。

在一眾裙裝禮服的女星裏,崇華今天的著裝格外顯眼。她穿的是Carolin Elie當季新推出的禮服,白褲裝,白襯衫,白西裝,簡潔大氣,將她本就白皙的肌膚襯得近乎透明,而那一頭烏黑長發看似隨意的散在肩上,顯出一種漫不經心的慵懶與迷蒙,夾雜著清澈純淨的少年感,吸引眼球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