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1 / 2)

從開拍到殺青, 預計是三個月時間, 崔貞作為戲份最多的女主角, 大約要在劇組待上兩個月。

住處就成了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用房雖然緊, 但還不至於讓影後跟別人擠一間, 最後, 在崇華的隔壁安排出了一間空房。

崔貞雖然是影後, 但從來沒有過耍大牌的傳聞,私底下也不是喜歡很多人跟隨的人。上一世時時都在宮人的環繞中,凡事都有專人安排得妥帖周至, 可也著實沒什麼私人空間,這一世,她就更喜歡獨處。

崔貞把洗漱用具放到浴室, 擺放好, 崇華在外間幫她整理帶來的書。崔貞非常喜歡閱讀,平時有空, 就常捧卷。

房間裏有一個專門擺放書籍的架子。崇華先按照領域分類, 然後再根據封麵的大小後書本的厚薄進行擺放。崇華瀏覽了一下書名, 沒有看到快節奏的速食文學, 多半是具有立意和深度的文學作品。這些為數不多的書籍是崔貞愛好的剪影。看得出來她偏愛文學和曆史。

崇華看到有一本《景帝本紀》, 她順手就拿出來翻了一下。

由於對夏這個王朝很不熟悉, 上回聽森和提起來,竟然有一種從來沒有聽說過的錯覺,她特意讓人買了一套夏朝的史書來看。由於平時很忙, 看的時候, 也是囫圇吞棗,並不算細致。

這個朝代最著名的皇帝是第三位皇帝夏景帝。他在位時間不長,大約隻有十一年,短短的十一年,他做了許多君王一世都做不出來的功績,文治武功,一件不差。在他治下,百姓安居樂業,他邦萬國來朝,開拓了夏朝之後長達一百年的興盛繁榮。曆史學家都認為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對那個朝代的研究力度也最大,都在紛紛尋求,景帝是怎麼做到的。

景帝在民間的話題度也很高。曆史學家是從學術的角度在研究,普通的市民當然不會很嚴謹,他們喜歡關注的是野史中眾說紛紜的東西,比如,景帝是怎麼得位的,他一生隻有一後,後宮裏沒有一個妃子,也無兒無女,繼任者是從宗室中選出來的,繼任的宣帝對他非常敬重,即位的第一件事,不是鞏固自己的皇位,而是召集大臣為景帝議廟號和諡號,孝順到了極致,再比如,景帝的死因一直沒有定論,曆史學家分成了兩派,一部分認為是過於勤政,累死的,另一部分則認為是死於謀殺,兩種都有各自的支持論據,誰都駁不倒對方。

除去以上,最讓民眾感興趣的是,景帝和他的母親崔氏的感情。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不止一次的記載,景帝和崔氏感情非常深厚,從幼時,就極為依賴崔氏,崔氏薨逝後,他每天都會去崔氏生前居住的宮殿,無一日間斷。這看起來,不像是懷念母親,倒像是別的感情。隻是一方麵,景帝形象太過光輝,如此禁忌的感情套在他身上,總覺得很不敬,另一方麵,現有史料已經稱得上充分了,但沒有任何一點記載他對崔氏越矩的行為,甚至在崔氏過世以後,每提起,都是“帝恒敬之”。

真是一個神奇的人。

崇華翻開來看,她一頁一頁地翻,就要翻到最後一頁,心裏想著,雖然史官記載景帝的死因可能是用含糊的筆法,但多少總有點提示。也許可以看出點端倪來。

身後突然傳來一聲:“崇華。”

崇華看得入神,猝不及防下,她手一抖,書頁從她手裏滑落。她是坐在幹淨的地板上的,反應過來,就飛快地扭頭,就看到崔貞走過來。

“你在看什麼?”崔貞問著,走到她跟前,看到她手裏的書,崔貞眼中的笑意凝滯了一下。

“你的書。”崇華把封麵合上展示給崔貞看,“這本你看過麼?”

崔貞沒有說話,那本書仿佛奪走了她所有的注意,她慢慢彎下身,從崇華的手裏把書接過來。氣氛突然凝結,變得有點奇怪,崇華不自在地把手縮回來,有點不知所措地看著崔貞。這本書對阿貞似乎有特別的含義。她想著。

就在崇華以為崔貞不會回答,崔貞輕聲說:“看過了。你呢?”

她含著淺笑,分明和平常一樣的溫柔,崇華卻覺得像隔著一層薄紗,縹緲不定。她有點不舒服,但她仍然像一個回答老師提問的好學生,認真地回答:“沒有,隻是掃了幾眼。具體內容並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