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1 / 2)

休息過之後, 拍攝繼續。

一個演技嫻熟入戲快的演員, 對導演來說就像萬裏無雲的天空下一層層舒展開來的海浪, 說不出的舒服。

氣氛無比的沉重, 昨天還嬉笑怒罵的邵謙今天再見, 竟是一具冷冰冰的屍體。

一聲驚悚尖利的尖叫劃破還未亮透的夜空, 在這半明半暗帶著涼意早晨直讓人毛骨悚然。

胡逸的房間離得遠, 披了件外套衝過來的時候,人都到齊了。屍體的周圍,大家或驚恐或悲傷, 隱隱有哽咽的聲音如幽靈一般一絲絲的鑽進人的耳朵,直讓人脊背發涼。何茵跪在屍體旁,她低著頭, 背對著眾人, 沒有人能看到她是什麼神色,可是, 光看著她的背影, 都覺得這個人此時已經被巨大的悲傷淹沒, 她像繃著一根弦, 不是爆發, 便是滅亡。

場景轉換, 來到莊園大廳,這間大廳非常明亮通敞。崇華在燈光和拍攝角度上做了處理,同樣的一個大廳, 處理之後, 在畫麵中就顯得陰暗,封閉。封閉的空間往往能讓人產生恐慌,也會使觀眾如身臨其境一般感覺到那種讓人想要扯著嗓子大聲尖叫的壓抑堵塞。

接下去就是胡逸根據現場推測,並詢問每一個人不在場的證明了。

他那種天生的精明睿智和領導能力就此展現出來,耀眼的人格魅力逐漸吸引住眾人的目光:“阿茵是第一個發現的,有沒有人移動過現場的物品?”得到否定的回答,他開始擰眉思索,為什麼會是在那裏,邵謙明顯是他殺,可是為什麼凶手會把行凶或者呈屍現場選在那裏?那裏既不是邵謙的臥室,也不是他常去的地方,因為誰都有可能經過更不是一個好的下手地點。他想到這裏,眼睛倏然一亮。

“那裏是每個人起夜的必經之處,他想讓人在天亮之前便發現!”胡逸思維極為敏銳。

大廳正中坐的幾個人穿著民國的服飾,一個個衣著光鮮,麵布陰雲。遠離中心的邊緣,各種拍攝器材羅列,一根根電線拉得到處都是,穿著短袖T恤的工作人員屏息凝神地盯著中間的拍攝區。看影後拍戲,真是分分鍾帶人入戲,哪怕是圍觀的,都把情緒調動到淋漓盡致。

崇華掌控著全場,她看著監視器中每一個人的表演,從表情,到動作,一瞬都不能馬虎。

崔貞飾演的何茵坐在沙發上,整個人像失了魂,眼中沒有一點神采。大家都擔心地看著她,沒有人敢碰她,也沒有人敢叫醒她,誰都不知道她這個狀態,一旦被喚醒,是振作,還是瘋魔。

最終還是胡逸開口了,他走過去,也有點猶豫,但一想到好友被人殘忍殺害,心中的憤怒就難以消去,他的眼神堅毅起來,但他到底是一個善良的年輕人,開口的時候,盡量地輕柔,以免嚇到了這個剛失去深愛的丈夫的可憐女人。

“阿茵,你看到邵謙的時候,還有沒有其他人?”

何茵沒有回答,仍舊是魂不守舍的。

胡逸頓了一下,有點煩躁,他是個富家少爺,家中有權有勢,要什麼有什麼,一向順風順水,於是也就很煩有人不按他的話來做。他忍耐著性子,打定了主意要給好友一個公道,苦口婆心的勸了起來,從理性到感性,說到“你不能讓邵謙枉死”的時候,何茵有反應了。

她的眼睛一點點的紅起來,像充了血一般,眼淚溢滿了眼眶,她抬起頭,那種剝離骨血的悲傷,讓看到的人,都跟著眼角發酸。

“沒有,”聲音沙啞微顫,她低下頭,“隻有我。”

《囚徒》原著是用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寫的,書中這個我,就是何茵,這一整個事件,都是站在她的角度來描述。這類小說,避免不了的就是讀者在看的過程中猜測凶手,結果到了最後揭露,誰都沒有想到凶手會是那個人。

那個人就是“我”,是何茵殺了她的丈夫。

所以,在演的時候,除了悲傷,還有別的情緒,需要表達出來,殺了深愛的丈夫的痛苦,內疚,與擔心被人發現將要麵臨萬劫不複的害怕,這些情感都要有表示,每一種情緒表達出幾分,哪一種是主情緒,都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