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兩全其美?這是大難題。好在現在黑衫軍第一師所處的阿杜瓦以南地區靠近厄立特裏亞的大後方,補給便利。特別是充足的炮彈使得加爾比亞蒂可以盡可能地先用炮兵火力削弱土人的防禦力,再派出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發起衝擊。
黑衫軍第一師炮兵團由三個營組成。其中兩個營分別裝備18門105mmM12榴彈炮。這是一種法國一戰時期設計的老炮,全重 2650公斤,最大射程12000米。另一個營裝備18門149mmM14榴彈炮。這是一款一戰時期從奧匈帝國得到的戰利品,全重2765 公斤,最大射程6900米,彈重41公斤,射速1-2發/分。雖然,在30年代的歐洲這兩款炮的性能已經遠遠落後,但是在阿比西尼亞,他們可是“矮子裏麵拔高個”,依然可以發揮出“戰爭之神”的威力。
在加爾比亞蒂的命令下,炮兵團的重炮和團屬炮兵所使用的M34型75mm山炮一起編製成一個統一指揮的炮兵群,準備對土人的陣地進行炮擊。
11月31日黃昏,步兵突擊分隊秘密進入衝擊出發陣地。
12月1日淩晨,炮兵群第一次開火,在迅猛火力的掩護下,師屬坦克營的一半坦克,16輛菲亞特3000進入距敵前沿僅有1 000餘米的射擊陣地。在入侵阿比西尼亞期間,意大利軍隊的坦克因為數量少,技戰術水平差,協同動作不熟練,隻能配屬給步兵部隊,充當活動火力點使用,對土人的炮兵陣地和火力點實施炮擊。在前一段時間的圍困階段,參戰的坦克分隊曾用這種辦法以寡擊眾,撿了不少便宜,特別是意大利第一裝甲旅的那個一輛“菲亞特3000”坦克幹掉了7個土人的機槍巢的事跡激勵了其他的坦克車組躍躍欲試。這一次,武裝黑衫軍的坦克手們當然也不含糊。
12月1日下午15時,三顆信號彈直上雲霄,坦克分隊首先開火,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摧毀土人前沿陣地並不十分牢固的野戰工事。
隨即炮兵群以山炮對敵前沿進行破壞射擊,而榴彈炮也開始壓製敵縱深炮兵。密集的炮彈在土人的陣地上爆炸,摧毀了他們的工事 殺傷了他們的人員 破壞了他們的裝備。因為炮彈充足,這一次的火力準備,加爾比亞蒂的命令這一通炮擊足足打了一個小時。
隨後,所有火炮又進行火力急襲15分鍾,每分鍾發射炮彈達數百發,象暴風驟雨般地傾瀉在敵人陣地上,可憐的土人僅有的幾門山炮 迫擊炮完全被黑衫軍第一師的炮兵群壓製。土人的陣地一片人仰馬翻,硝煙彌漫,亂石紛飛,工事 武器的零部件炸得滿天亂飛。
這時前方觀察所傳來捷報:“炮彈70%命中目標!”聽到這樣的喜訊,加爾比亞蒂覺得是時候了。接著就是又是一排信號彈飛上九霄,意大利前沿陣地的重機槍開始狂吼,炮火也開始延伸。
一看炮火延伸,陸軍大臣穆盧吉塔覺得意大利步兵的衝擊馬上要開始了,連忙催促士兵們從掩蔽部和防炮洞中鑽出來,進入射擊陣地,頓時土人的陣地上槍聲大作,各種火器一起開火。可惜的是穆盧吉塔雖然在瑞典教官的輔導下,對現代軍事理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還遠遠沒有到融會貫通的地步。這一次,他被加爾比亞蒂陰了一把,上了個大當。加爾比亞蒂這次玩了個假延伸。乘著各種隱蔽火力點也被暴露,強大的意大利炮兵群又回過頭來重新將土人的陣地給犁了一遍。英勇的土人士兵被炸得人仰馬翻,他們為他們長官的錯誤決定付出了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