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保衛馬德裏(3)(1 / 2)

看到步步逼近的西班牙戰鬥機,轟炸機編隊指揮官阿爾弗雷德上校除了詛咒海航的那群膽小鬼外,也隻能向上帝祈福了。上帝是否會出手相救,上校他無法左右,所以上校隻好命令機群馬上轉換成密集編隊以求自保。畢竟他對SM.81的自衛火力還是相當滿意的。在30年代中期的轟炸機中,很少有如SM.81這般在設計時如此強調自衛火力的。每架SM.81上有6挺自衛機槍,飛機背部和腹部分別有一個液壓驅動的雙聯裝機槍炮台,飛機的兩側還各有一挺自衛機槍。

對麵的西班牙飛行員佛拉維奧同樣也知道眼前的SM.81轟炸機也不是個好惹的主。雖然,剛才他擊落了一架意大利戰鬥機並趕跑了剩餘的意大利戰鬥機,但是麵對豪豬般的SM.81轟炸機他卻不敢掉以輕心。佛拉維奧發現如果采用那種從後方發起攻擊的所謂“古典攻擊戰術”來對付這種飛機,那麼每架轟炸機最少可以用3挺機槍進行還擊,而當28架轟炸機編隊飛行時,也許有上百挺機槍在向自己射擊,在實際上等於自殺。於是他不急於進攻,而是帶領著其餘5架戰鬥機,在意大利人的機群周圍徘徊,尋找突破口。這一刻,獵人和獵物的角色不斷戲劇性的快速切換,一會兒是戰鬥機在轟炸機的身邊高速掠過,轟炸機上的自衛機槍向著他們波撒彈雨。一會兒,又是戰鬥機也會瞅準機會對著轟炸機掃上一梭子子彈。

事後,阿爾弗雷德上校在他報告裏這樣形容那段恐怖的時間:有將近 15 架到 20架法製D.372戰鬥機對我們進行了反複攻擊(對於意軍,在戰鬥中誤判敵軍數量是很正常的),我機機頭那台發動機中的某個汽缸被子彈擊中並起火,濃煙灌進了機艙裏,而機首被打開的洞穴中不斷地湧進刺骨的寒風,在我耳邊轟轟作響,我拚命地操控著飛機.保持高度。而帕特裏克上士操縱機槍向西班牙飛機不斷的射擊。很快他就打光了所有的彈藥。好在這時西班牙戰鬥機逃走了(其實是海航的飛機趕到,不過空軍是不會替海航邀功的),好在7.5mm的子彈對飛機的破壞有限,好在我們的飛機還有2個發動機可以工作,最後我們的飛機還是撐到了基地。

作為一名資深的轟炸機飛行員和編隊指揮官,阿爾弗雷德上校的報告對後來意大利戰機的射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按照他的報告,大部分的轟炸機設計師堅信如果擁有完善的自衛火力,密集編隊的轟炸機可以挫敗戰鬥機的攻擊。而且自衛機槍的載彈量要滿足長時間射擊的需要。而戰鬥機設計師則認為需要給戰鬥機配備大口徑火炮以便在轟炸機的自衛火力圈外實施打擊。

事實上,這次意大利人憑借密集的自衛火力也讓西班牙人的戰鬥機吃了不少的苦頭,戰鬥中就有2架西班牙戰鬥機被擊傷,先後脫離了編隊獨自向著北方飛去。

而此時,整隊完畢的意大利海航,終於排著整齊的編隊重返戰場。這次海航的小夥子們變得謹慎多,根據戰場局勢,他們馬上兵分兩路,一路11架CR.42編成三個三機編隊和一個雙機編隊,以編隊為單位分別與西班牙人的4架飛機開始近身格鬥。而另一路編成2個雙機編隊則向北追趕帶傷逃跑的西班牙戰鬥機。很快,一場個人技術與團隊合作之間的空戰開打了。不過勝負很快見分曉,在近身格鬥中,意大利人憑借協作精神和座機的優勢性能擊落了2架敵機。而負責追擊的意大利戰鬥機也不負眾望,依靠CR.42的高速和重火力擊落了那兩架西班牙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