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路爾海軍工廠裏,隨著引擎的轟鳴聲,8道黑煙從排氣管中噴射而出。4輛“象”式120mm自行加農炮魚貫而出,在他們的後麵跟著的是4輛同一底盤的彈藥車。聽意大利的工程師說“象”這個名字還是墨索裏尼欽賜的。
象式自行炮上安裝由一門英製BL120mm/L45艦炮,該炮初速814m/s,彈重50 磅(22.68 kg),最大射程15000碼(14,450 m),是英國皇家海軍W級驅逐艦的主炮。原本這些火炮是西班牙重巡洋艦加納裏亞斯號的副炮,因為該艦給意大利人改裝成航母,所以這些火炮就給改裝成自行加農炮。
這8個大家夥一路南下的旅途中著實吸引了不少眼球,兩旁的路人紛紛停下來駐足觀望。這也難怪西班牙人沒見過世麵,在30年代全長6.5m。寬2.8m,重25噸的裝甲巨獸可是十分罕見的(象式自行加農炮的尺寸參考Semoventeda149/40自行火炮)。這無形中也給國民軍因為止步馬德裏而低落的士氣以不小的鼓舞。
本來從費路爾到博阿迪利亞也就300多公裏的路程,按理說以30公裏的時速,跑一天也就可以到了。沒想到這個象式自行炮一路上故障不斷。該自行炮所采用地盤是P25型坦克底盤。可是P25坦克本身就是一個意大利、美國、蘇聯坦克技術的大雜燴和技術大躍進的產物(意大利人在此之前還沒研發過超過15噸的坦克):蘇聯的M5發動機、美國的克裏斯蒂懸掛係統、意大利的變速箱再加上墨索裏尼不厭其煩的催促。這個底盤就在沒有完備之前被運到了西班牙接受了改裝。這樣的半吊子貨怎麼會有好的表現?好在意大利的工程師也有自知之明,派出了一個龐大的維修保障隊伍隨行,不然估計這些自行炮永遠到不了博阿迪利亞。在花了整整十天的時間後,3輛“象”邊修邊開,邊開邊修,終於來到了博阿迪利亞前線,而另外的一輛則很不幸地返廠大修。
12月14日,國民軍一萬餘人,在巴雷拉的指揮下開始進攻博阿迪利亞而他們的對手是國際縱隊11、12旅,巴甫洛夫將軍指揮下的蘇聯裝甲部隊和少量的人民軍步兵營。
國民軍的步兵攻擊首先發起了試探性的攻擊,他們發現小鎮中的建築物已經被國際縱隊的戰士改造成為一個個堅固的工事。他們用沙包加固了門窗成為射擊口,製高點布置了狙擊手和觀察哨,街道兩側的房子裏埋伏了擲彈兵,主要的道路上要布置了路障和雷場,迫擊炮和坦克隱蔽在背街小巷和建築物裏。總之,現在的博阿迪利亞已經不是一個鄉間小鎮而成為了一個要塞。很快,國民軍步兵的這次攻擊被打退了。
現在是象式自行炮上場的時間了。他們在距離小鎮二三公裏的地方停止,並開始炮擊。得益於較高的初速,象式自行炮發射的炮彈彈道平直,準確地擊中了一個有一個火力點。50磅的半穿甲彈輕易穿透鋼筋混凝土的牆體,在建築物內爆炸,將裏麵的士兵和武器撕成碎片。
看到這些自行炮如同打靶摧毀國際縱隊的火力點,巴甫洛夫知道該是派坦克反擊的時候了。很快,一個蘇聯傳令兵跑到高處,手持紅、綠兩色小旗開始用旗語命令坦克部隊出擊。蘇聯人落後的電子工業不能提供合格的通信設備,直到德國入侵,他們的坦克上還沒有足夠的電台。
很快,8輛T-26坦克分成2隊從南北兩側包抄而來。精明的巴甫洛夫看出了這些象式自行炮沒有可以旋轉的炮塔,無法同時應付兩個方向的攻擊。看來老毛子是鐵了心,犧牲一隊坦克去贏得最後的勝利了。
但是,巴雷拉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牌軍人怎麼會沒考慮這樣的情況。看到蘇聯坦克兩路包夾襲來,三輛“象”轉向南麵,一輪速射,打頭陣的那輛T-26被50磅的炮彈直接擊中,隻見一個火球升起,10噸重的坦克瞬間被打回到零件狀態。
看到,“象”轉向南麵,北路的T-26知道機會來了,再加上眼睜睜看到戰友犧牲,4輛T-26氣勢洶洶地衝了上去。隻要靠近到1000米內,蘇聯人有信心機會幹死這些意大利和英國雜交的怪物。
尼古拉耶維奇來自斯大林諾的棒小夥,現在是巴甫洛夫麾下的一名普通坦克車長。因為長得虎背熊腰,做事磨磨蹭蹭,落下了一個“慢熊”的綽號。這不,這次出擊他的坦克又落在了隊伍的最後。
“哦,天呢,小白狼(某個蘇聯坦克兵的綽號)的坦克起火了。”坦克引擎的轟鳴聲也無法掩蓋慢熊的大嗓門。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又一次盯著潛望鏡,希望剛才是自己的錯覺。但是現實是往往是殘酷的,不光白狼的坦克在燃燒,就連大屁股熊(另一個個蘇聯坦克兵的綽號)的坦克也燃燒,一想到這個昨天還搶走了自己一瓶伏特加的小家夥,慢熊心頭一酸。不過,慢熊應該感到慶幸,要不是那兩輛被擊毀的坦克擋住了國民軍射手的視野,他的坦克也早成為了一堆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