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東北部的阿拉貢地區,因為1035年建立的阿拉貢王國而得名。30年代的阿拉貢地區工業已經比較發達,主要集中在薩拉戈薩地區.而阿拉貢地區的農業主要集中在埃布羅河沿岸穀地一帶。在1937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國民軍方麵占領了薩拉戈薩地區,共和國方麵占據著埃布羅河沿岸穀地。雙方都像占領對方的地盤,以擴充自己的實力。但是從1936年夏天開始一直到1937年的秋天之前,阿拉貢地區的局勢一向比較平靜。除了嘉泰羅尼亞的民兵和國民軍在內戰剛剛爆發時曾一度大打出手外,雙方一直都保持著對峙的狀態,小規模的滲透和突襲是這裏主要的戰爭方式。當然,並不是說內戰的雙方將這裏遺忘,阿拉貢地區特殊的地形是限製雙方發起大規模攻勢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英國文學家喬治·奧威爾的作品《向嘉泰羅尼亞致敬》中他這樣描述那裏的地形:這一帶的山脈很差奇怪,形狀頗像馬蹄鐵,頂部比較平坦,四周非常陡峭,山下則是很深的峽穀。對於,這樣的描寫讓芒果想起了穿越之前去過的張家界,那裏的山也是頂平坡陡。
根據這樣的地形,雙方的前線通常是一連串山頂的陣地崗哨構成。而敵對雙方之間的山頂陣地之間往往隔著一個深穀,有時深穀裏還有溪流。雙方想給對方造成傷害的唯一辦法是用槍炮對射。大規模的攻擊很容易被對麵山頂陣地上傾瀉而下的火力瓦解。
但是就在這樣易守難攻的地形上,國民軍準備發起一次大規模的進攻。目標就是占領整個阿拉貢地區。共和國方麵的蘇聯顧問們認為一年多的對峙已經麻痹了弗朗哥的神經,在他眼裏人民軍是絕對不會在阿拉貢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所以這裏的防守是整個國民軍防線上最薄弱的一環。而這就是人民軍取勝的第一步。
而人民軍取勝的另外的一個關鍵是強大的兵力。這次人民軍集結了5個師正規軍,再加上配合作戰的嘉泰羅尼亞民兵,總兵力高達7萬餘人的兵力,就兵力的規模而言是僅次於布魯內特戰役。不過在部隊的質量上,就無法與布魯內特戰役時的三大主力軍相提並論了。布魯內特戰役時的主力人民軍第五軍(下轄第11、35、46三個師)雖然也將參與此次攻勢,但是因為布魯內特戰役中巨大的消耗,這個軍的戰鬥力要比那時下降了好幾個檔次。
以第五軍中的35師為例,該師由第11、12、13、15四個國際縱隊的旅組成。此時國際縱隊中外籍誌願者已經在前麵的戰鬥大量的傷亡,所以他們留下的空位由應征入伍西班牙人來填補。現在這些西班牙人已經占到35師總人數的一半以上。顯然這樣應征入伍西班牙人在麵對敵人時的意誌不如那些外籍誌願者。這使得現在的國際縱隊已經很難再做到像以前那樣的勇敢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