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國海軍的海龍號潛艇在珠江口沉沒的時候,重傷的蒼龍號正在巡洋艦龍田號的拖帶下以11節的速度艱難地向著台灣南部的高雄進發。高雄在甲午戰爭後被日軍占領。此後為了加強貨運能力,日本人於1900年對高雄港進行擴建。擴建後的高雄港在39年時其吞吐量已經達到320萬噸之巨。港口內有完善的修理設施,為過往的船舶提供修理服務。高雄港距離蒼龍號遭遇雷擊的南海北部大約有380海裏,預計蒼龍號在14日18時可以達到。
在13日上午,海龍號的魚雷攻擊中蒼龍號被兩枚魚雷攻擊中。其中一枚魚雷擊中艦首,巨大的爆炸使得整個艦首被切斷。另一枚魚雷擊中的是艦島下方,大量的海水湧入因為爆炸所引起的破口,造成了主機停止運轉,航母左傾15度。在管損人員的拚死搶修下,雖然電力係統與鍋爐機組曾一度恢複工作,但是卻無法阻止海水不斷湧入艦體。不過,至少在遭到雷擊的24小時後,蒼龍號還浮在海麵上。這對於一條排水量隻有15900噸,而且使用條約型巡洋艦艦體的航母而言,已經是相當的不易了。(曆史上的蒼龍在沉沒前吃了4枚1000磅的炸彈和兩條93魚雷)
不過,蒼龍號的好運和意大利魚雷威力偏小也不無關係。一方麵,在二戰海軍強國的魚雷中,除了AV國變態的93氧氣魚雷外,意大利人的SI270(艦用)和W270(潛用)速度最高(分別為46節和50節),但是裝藥量卻是最少的,都隻有270公斤。另一方麵,意大利魚雷采用傳統但是可靠的觸發引信而不是德、美等國所使用的新型磁引信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如果這一次意製魚雷若能采用磁引信,當魚雷在穿越蒼龍艦體下麵爆炸。那麼270公斤炸藥所產生的衝擊波足以摧毀其龍骨並把整條艦船攔腰拱起,其艏、艉兩端在重力作用下會狠狠地向下折;隨後爆炸氣泡上方的海水迅即向下回填,壓縮水中的氣泡並形成直徑不等的漏鬥狀致命陷阱使被折斷的艦體從折斷處墜入其中,同時艦體艏、艉兩端被海水浮力有力上舉,此過程來回反複,力度漸次遞減。艦體被來回反複對折,就如同一根被反複折動的鋼絲。,最終會被攔腰折斷。哪怕是身負重甲的戰列艦也吃不消這麼致命的一擊,更不用說像蒼龍這樣先天不足的條約航母了。
14日傍晚,步履蹣跚的蒼龍號終於停靠在了高雄港的碼頭上,而此時來自艦政本部和吳海軍工廠(蒼龍的建造單位)的技術人員早已翹首以盼它的到來。沒等蒼龍號停穩,艦政本部的設計師和吳廠工程師就迫不及待地上船檢查傷勢。看到沒了艦艏,右舷艦體上的破洞足以塞進一輛公交車的蒼龍號,吳廠的工程師們流滿麵,就像父親看到了被人強暴的女兒一般。
就在這一堆人在蒼龍號上勘驗之時,突然聽到聲音大作。原來,艦長艦長寺岡謹平大佐認為航母遭潛艇偷襲自己罪不可贖,現在航母已經安全到港,自己也可以放心前往九段阪與先行一步的戰友會合了。在吳廠工程師的指導下,蒼龍號在高雄的修船廠裏費時三天進行了初步的修理,封堵破口、排幹積水,然後接著由巡洋艦龍田號的拖帶前往它的出生地吳海軍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