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他們的戰爭(3)(1 / 2)

窗外的雨點在強勁的西風帶動下,劈裏啪啦打在玻璃上響個不停,讓冬季的羅馬顯得特別的陰冷,轉眼又是一年要過去了。雖然已經是穿越的第四個年頭了,但是芒果對於意大利這種冬天多雨的地中海氣候還是很不適應。書房內的壁爐燒得正歡,芒果一個人呆在那裏,翻閱著各部門送來的年終總結。作為“意大利公司”的終生CEO,每年的這個時候,他總是最忙。

就在一年前的1937年,美國和歐洲諸國製造業的產量達到了至1929年大蕭條以來的新高,這意味著各國終於徹底擺脫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陰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38年的世界經濟並沒有進入一個繁榮發展的快車道。相反,隨著美國股市曆經4年繁榮後於1937年底反轉重挫,美國首先進入了新一次的經濟危機。然後不請自來的大蕭條越到大西洋,入侵歐洲,重創各國經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意大利人的日子也不好過。意大利的經濟發展依賴對外貿易的程度頗深,與英法德這樣的傳統工業國不同,意大利人既出口大量的工業品如棉紗品、人造絲、化學品、汽車等;也出口大量的農產品,如水果蔬菜(檸檬、橘子、桃、柚子、西紅柿、杏仁)、大米、葡萄酒和生絲。但是同時意大利人又需要進口生產工業品的原料和農業生產所需的化肥。而經濟危機使得各國進一步加強貿易保護,阻礙了意大利商品的出口,加大了貿易逆差。

好在此時的“利比亞石油大開發”,幫助意大利政府度過一劫。利比亞石油開發最直接的好處是幫助意大利擺脫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節約了大量寶貴的外彙,減低了工業成本。同時,在芒果的提議下,意大利政府利用利比亞石油大開發的契機,發行“石油債券”,將所籌集的款項用於國內和利比亞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既擴大了國內的就業機會,又促進了國內消費。另外,大量廉價石油的湧入意大利國內,還刺激了下遊的化工業,又吸收了一部分失業人群。

經過這麼一折騰,38年意大利幾個主要的經濟指標還算過得去。在政府的刻意引導下,全國的工業固定投資比37年增加了15%。這使得主要的工業產品數量又創曆史新高,鋼產量突破400萬噸大關、煤產量突破200萬噸大關、汽車產量突破10萬輛大關的目標,在全體意大利工業界和產業工人的努力下相繼實現。這些指標雖然和歐洲大陸上英法蘇德四強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是這至少讓意大利人有資格成為一根有分量的“稻草”,有能力在關鍵的時刻改變歐洲局勢!

另外,一個讓芒果感到興奮地消息是通過對英法德不斷示好和政府出台鼓勵造船和買船的政策,意大利人從英法進口了大量的船舶。截止到38年年底,意大利已經擁有500噸以上商船786艘331萬噸(曆史上,這個數字意大利人要到40年才實現),而當時號稱世界第三船舶擁有國的日本直到1940年不過擁有600萬噸的船舶,而其中還有400萬噸的軍用船舶。而作為保障利比亞石油運輸的油船,意大利人則擁有超過了100條,合計5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比重的5%以上(曆史上,38年的意大利人擁有郵輪78條,合380488噸,占世界總量3.5%,)。根據航遠部門的計算,考慮到利比亞港口到意大利本土的航程,如果利比亞每天產油一萬噸,就需要20-30萬噸的船舶去運輸。現在這個水平算是馬馬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