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挪威賭局(2 / 2)

現在,利比亞的油田每天可以出產8000萬噸石油,再加上阿爾巴尼亞的產量,意大利人控製下的油田為他們每年提供330萬的石油。其中意大利本國大約要消費掉230萬噸,剩餘的100萬噸可以用於出口。

9月4日,齊亞諾肩負著了意大利獨裁者賦予他的重任來的了博覽。不過,國務纏身的希特勒沒空親自接待這位來自意大利的貴賓,所以負責接待他的德國國防委員會委員魯道夫·沃爾特·理查德·赫斯先生,就是我們說熟知的副元首閣下。雙方的會談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對彼此感興趣地國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無疑這是一次簡單但是富有成效的會談。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鍾時間內,56艘正處在地中海航行的德國商船就變了主人。當日晚上,按照來自海軍總司令的雷德爾海軍上將的命令,這些船隻先是被德國海軍征用。不過,萬字旗沒在這些船舶的桅杆上停留片刻,船長們又升起了綠、白、紅三色的意大利國旗。因為,德國海軍已經將這些船舶出售給了意大利人。雖然,在一般人看來這個過程顯得多餘,但是嚴謹的德國人還是一絲不苟地注意著每一個環節。

就這樣,56條總計20萬噸的商船連同上麵貨物成為了意大利人的財產。而意大利付出的不過是向德國提供10萬噸的原油。再算上為了從德國獲得煤炭而支付的石油,意大利現在每年要向德國出口60萬噸原油,這差不多相當於意大利可出口石油的60%。

雖然,意德之間的《石油新約》並沒有公開,但是嗅覺敏銳的英國人還是嗅到什麼。就在齊亞諾回到羅馬的次日,英國駐羅馬的大使向意大利人提出了一項建議,英國人希望意大利人停止向德國提供原油,為此,英國人希望用超過德國開價10%的價格購買這些原油以減少意大利人的經濟損失。

對於英國看似荒唐的要求,和手下那些沒見過世麵的大臣們不同,先知的芒果並不感到吃驚。他估計如果曆史的車輪沒有走岔的話,作為歐洲第二產油國的羅馬尼亞也應該接到類似的要求。曆史上,英法兩國政府曾要求羅馬尼亞炸毀油田,以免這裏的油田為希特勒的侵略戰爭“輸血”。英法提出願意向羅馬尼亞政府支付6000萬美元,作為對油田破壞的補償。相比之下,作為一個有分量的歐洲大國,英法沒有意大利炸毀利比亞的油田,已經很給芒果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