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號,“意大利坦克衝出隘口切斷了馬特魯和亞曆山大之間的陸上聯係”的消息被及時地送到了第四印度師的指揮部裏。出人意外的是,這條“爆炸性”的消息就如同一顆飛進帳篷的一粒沙子一樣並沒有讓師長菲利普尼姆感到太多的意外。雖然,在場所有人都知道這條消息意味著馬特魯已經被包圍了,至少在陸地上已經被包圍了。
普尼姆不是一個遲鈍的指揮官,相反作為一名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和1924年奧運會射擊項目的金牌得主,他是一個頭腦靈活、思維活躍的家夥。他的一切表現都源於一封幾天前收到電報。就在意大利人的攻勢剛剛開始時,普尼姆已經收到了西部沙漠部隊指揮官理查德.奧康納中將的命令:“馬特魯的守軍必須在意大利人進攻的時候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你們將作為帝國阻擋法西斯軍隊的第一道屏障,阻止、延滯意軍的推進,盡可能多得牽製、削弱意軍的攻擊力是你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帝國需要你們用勇敢和犧牲證明你們的價值----”。透過那些華麗的詞藻,普尼姆早就讀出了裏麵真正的含義----馬特魯要做好準備成為一個要塞,一個孤零零地處於敵方戰線一側,被數萬敵軍包圍的要塞!
就在號稱“不落要塞”剛剛淪陷不久的時候,奧康納中將居然又提出了要塞防禦法。奧康納和他的參謀們的腦子是不是集體讓驢踢了?或是吃了什麼過期罐頭?
不是,當然不是!那麼奧康納中將究竟是為何出此下策呢?這還要從岌岌可危的北非戰局說起。
1940年夏天的北非戰局對於英國人而言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兵力不足。在不列顛島直接麵臨入侵德軍可能的情況下,奧康納的增兵申請永遠是不會被倫敦的大人物所理睬的。而同時戰場對麵的梅西已經擁有的兵力是他的兩倍,而且意大利人正源源不斷地繼續向北非運來部隊和給養。
看著手裏這丁點可憐的兵力,要想穩定千瘡百孔的戰線,英國人可以打的牌隻有兩張。一張是機動防禦(也是我們熟知的運動戰):英軍可以大踏步地回退,縮短己方的補給線,拉長對方的後勤線,再擇機反擊。這樣做會帶來一好一壞兩個直接後果。好的結果是英軍可以湊出一支規模可觀的機動兵力。壞的結果是意軍可以高歌猛進,輕鬆占領英軍放棄大量的地盤。
不知道當飽受德國轟炸機蹂躪的英國民眾看到一座又一座的埃及城市落入意大利人之手,他們脆弱的神經是否可以經得起這樣的打擊。也不知道下院的爵士們是否回又一次發起對丘吉爾首相的不信任投票。
再說有了一支強大的機動部隊就等於擁有勝利嗎?奧康納可不敢打包票。在開戰後與意大利人交手的一係列小規模邊界戰鬥中,意大利裝甲部隊的裝備優勢和針對性訓練可是讓英國人吃了不少虧。特別意大利人的P係列坦克,更是使得英軍坦克部隊達到了談P色變打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