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開下一層,”林兮迫不及待地道。
“好,”陽叔道。
“你們看,”正要開鎖的陽叔對眾人道,手指著陰陽鎖上麵一行字,眾人圍過去看了看,那上麵寫著:到此為止。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黃金送給你們了,玉器送給你們了,這些奇花異草也送給你們了,就到這裏收手吧!
“繼續開,我們還能被這剝削的統治者唬住嗎?一會兒我要掀翻他的棺材板,”林兮惡狠狠地道,隻不過這一張小臉上邊即使是再惡狠狠的表情,也還是看起來很可愛。
陽叔繼續開著他的陰陽鎖,很快第四層就被打開了。
大家走下第四層,抬眼便看到一座石碑,上麵書寫著三個大字,經香閣,拿著手電筒環顧四周,發現這一層墓室的四周架子上麵擺放的都是古籍。
“經香閣,”白爺看著碑上的字念道,“想到的這個摘星辰也是附庸風雅之人。”
“白爺這是何意,知道這經香閣的來源,”老周問道。
“略知一二,”白爺頜首道,“在紀昀先生的閱微草堂筆記之中曾經有過記載,聽說有個讀書人來到泰山的深處,忽然聽到從石壁裏麵傳出了人說話的聲音:是什麼地方的經書香,難道有轉世的人來了嗎?又聽到剨的一聲震響,石壁從中間裂開,裏麵出現了一大片的宮殿,聳立山頂,有位年老的儒者頂冠束下來迎接。讀書人十分驚訝,詢問,這是什麼地方,回答說,這是經香閣。讀書人詢問這其中的意思,回答說,這說來就長了,請坐下來慢慢聽我說來,過去孔子刪定經書,傳教萬年,諸經的要義,精微的言辭,一代一代地傳授下來。漢代的各位儒者,離上古不遠,闡釋注解,大概能夠窺見先聖的心,而且當時民風淳樸,尚未流於涼薄,沒有培植黨羽爭名的習氣,隻是各傳老師的學說,實實在在地追溯淵源。流傳到唐代,斯文的風氣也沒有改變/到了北宋,刻為注疏十三部,為先聖所嘉許。大儒們耽心新說日日興盛,儒家經典學說將漸漸失傳,所以建造這個閣來儲藏它。中間是初刻本,用五色玉做成匣子,是尊崇先聖的遺教,配上曆代官刻的本子,用白玉做成匣子,是顯示帝王表彰的功德,都在南麵,左右則是各家私印的本子,每一部書成,都要去初印最好的,按照時代的次序入藏這個閣中,用青玉做成匣子,是獎勵鑽研古籍的辛勤,都在東西麵,並且用珊瑚做成書簽,黃金製成鎖鑰。東西兩邊廊屋,用沈檀木做小桌子,錦繡做墊子,各位大儒的神靈,每年來觀看一次,共同依次相坐在這閣中。後麵三排,則是唐以前各位儒者解釋經文義理之書,除此以外,即使是著作等身,聲譽榮耀超過當代之上,總聽任他自己駐藏於深山之中,不得進入此門一步,這是先聖的旨意,各種書籍每到子刻,午刻,一字一句都發出濃濃的香味,所以提名叫經香。”
聽著白爺的話,林兮心中感歎,這個摘星辰的心思還挺多,雖然身為元人的走狗,還是想著把先聖的東西給保留下來,不過紀昀先生記載的經香閣那是在清朝了,摘星辰又怎麼會知道呢,唯一的可能就是摘星辰見過真正地經香閣,所以才會想著在自己的墓中複製一個,看來有時間可以去泰山看看,說不定能夠有一些驚人的發現。
這些書籍保存在玉匣之中,保存的非常完好,大家將這些小心的吊了上去。清理完之後才進入到下一層。
不過第五層並沒有什麼好東西,擺放著十幾具棺材,陽叔他們挨個地開棺,發現棺材裏麵都隻剩下一些白骨了,佩劍佩刀也已經鏽的不成樣子了。
“這些應該是摘星辰的護衛,”老周分析道,就和之前我們遇到的那個陪葬墓一樣,不過這些人的身份肯定更加的高,否則不可能和摘星辰葬在一個墓裏麵,雖然隻是在第四層。
林兮讓應嚶嚶依次地觀察著這些白骨,看看他們還有沒有一絲殘魂殘留著,以及他們的腦殼裏麵還有沒有那種古怪植物的種子,要是有,趁早消滅在萌芽之中。
應嚶嚶上來很是仔細地檢查了一下,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的地方。
不過陽叔看了幾眼,忽然大叫道:“快退後,捂著口鼻。”眾人聽到了陽叔的話,趕緊退到了通道口。
“怎麼了?”老周問。
“那棺材上麵的屍骨長了東西了,那東西我以前見過,會揮散,就像是蒲公英一樣,一旦被人吸入了呼吸道就會立刻發脹變大,讓人窒息而死,”陽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