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看,白宮門外的小攤販(1 / 2)

第二十四章 看,白宮門外的小攤販

在華盛頓當記者,忙忙碌碌,來去匆匆,偶爾也在白宮外的小攤販處買個麵包,喝杯咖啡。這些小攤販的生活,自然也引起我的注意,讓我想起國內經常發生的小販大戰城管的故事;於是,也就有心進行了采訪,寫就了這篇文章,由新華社在2007年3月作為新聞特寫發表。

盡管寫文章時,有很多思緒,羨慕、嘲諷、憤怒……但新聞要求客觀,於是我盡量平實地寫出來。許多的話,不合時宜,也未必需要直說出來。

這篇小文章在新華社刊登出來後,得到了國內輿論的普遍關注。我看到,很多報刊都予以刊發或轉載,《參考消息》的同事也專門致電給我,要求撰寫更深入的報道。

每天早晨五六點鍾,安先生就“上班”了。他的工作地點就在距白宮約兩百米遠的街道邊。

安先生是來自越南的移民,他的工作崗位,就是自己的一輛白色廂式車,一邊車廂支開,就成一個小賣鋪,向過往行人提供咖啡、熱狗和麵包等各種快餐。

和安先生一樣,他周圍許多小攤販也基本都是少數族裔。談起在華盛頓街頭擺攤的生活,安先生也很知足:“確實有點辛苦,很早就要出來,但這裏也很好哪,你看,遊人這麼多。”

安先生的貨攤是通過向市政當局申請而來的。在華盛頓、紐約等美國許多城市,在一些重要景點和大道周圍,市政當局都會規劃出一些露天的攤販點,讓民眾申請。中選者都會公示一段時間,如果外界沒有異議,他們就可上崗經營。

在白宮和國會周圍,就有三四十家這樣的攤販。對於他們這些風裏來、雨裏去的小攤販,市政當局也都有一定的優惠,每季度的執照費不高,三四百美元;如果年銷售額達不到最低標準,還會減免部分稅收。

但有些條件則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比如商販必須按章納稅,快餐經營者則必須確保衛生。“每天都會有衛生官員到我這兒,抽查食品的衛生狀況,如果不合格,那我就不能繼續保留這個攤位了。”安先生說。

如果說安先生是“合法經營”,那距他不遠處,也有個別“非法經營”的擺地攤者。他們往往在行人較多的地方,隨地擺上自己的經營貨品,很多是箱包之類的小工藝品。

“這些人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他們偶爾才擺攤,因此不可能去申請合法攤位;二是他們販賣的是非法東西,比如假冒產品,當然也不可能申請到攤位。”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對筆者說,“不然,他們為什麼不申請合法攤位呢,非法商販畢竟風餐露宿,很辛苦”。

但一些非法攤販也抱怨,合法攤位畢竟有限,正是由於申請無望,他們才隻能到街頭擺攤。

用美國媒體的話說,造成非法攤販現象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就業崗位的缺乏。

為避免非法攤販造成對社會秩序的衝擊,政府也在努力增加就業機會。比如,像安先生這樣的攤販,就是華盛頓政府經過科學規劃後設立的。此外,在一些商業區,政府會在周末規劃成跳蚤市場,請小攤販來擺攤經營;一些大型商場,按規定也必須提供一定比例的攤販點,並讓外界公開申請。

即使是非法商販,也有一條“紅線”是不能逾越的。那就是不能妨礙交通,不能影響別人。比如,攤販不能阻礙車流和行人,也不能設立在住宅區,不然民眾會投訴,警察也肯定會來予以取締。但一般情況下,很少在美國能看到執法人員追逐非法攤販的場麵。

由於地處要衝,安先生周邊經常有巡邏的各類執法人員。安先生說,他們一般都不會來騷擾小攤販,對合法的或非法的攤販都很客氣,“更何況我們是合法經營,他們從不敢來要一杯免費咖啡,要是我們舉報,他們就會立刻丟掉飯碗”。

過去十餘年,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做駐外記者,從阿富汗到耶路撒冷再到華盛頓,聽多了外國人對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感歎、羨慕和讚美,但同時,也聽多了冷嘲熱諷、責罵乃至毫無根據的誣蔑。

就以過去四年我在美國任常駐記者期間為例,在人民幣彙率、產品質量安全、中國的責任和義務等許多問題上,中國麵臨了一輪又一輪的圍攻。翻開報紙,有對中國的批評;打開電視,有對中國的攻擊;日常閑聊,更不乏對中國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