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章 救命之恩當以身相許(1 / 2)

那一頭宋玉滿心為楚王的事情而忙碌,這一頭秋瑤則是一邊喝著茶一邊生他的悶氣。

幾番交流下來,她原以為自己和宋玉已經很熟絡了,結果一大清早起來就受這種鳥氣~~兩杯茶喝下了,秋瑤的鬱悶之情緩和了不少,思路也漸漸明晰起來。

照理說那小廝送藥來,生病的應當是宋玉,可事情明明又不像是那麼一回事。依照那小廝方才的神態看需要藥的人情況應該不容樂觀,然而剛剛看來看宋玉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景差傷病必然不會留在宋玉家,如此說來,那些藥應該是給另外一人的……

想到先前景差與宋玉談話的內容,秋瑤腦海中閃過另一個想法,心裏頓時一涼。

驀地,一陣吵嚷的交談聲打斷了秋瑤的思緒,幾名彪形大漢推推搡搡地進了茶樓,衝著上前接待的店家吆來喝去一通便坐下來開始高談闊論,聲音大到讓人想忽略都不行,秋瑤原本想離開圖個清靜,但那幾人談話的內容卻引起了她的注意,出於好奇心裏,秋瑤痛另外幾人一起圍了過去。

那幾人談論的正是楚王來到鄢城一事,然而談論的焦點卻是另外一個人——

宋玉。

“那小子生得比女人還漂亮,當然懂得討大王歡心……”

“聽說這次大王出遊連夏侯等人都沒有多加理會,從頭到尾都讓他陪著……”

景家乃是楚國三家世家,常人當然不敢多加議論,但除了宋玉和景差楚王身邊必定還有他人作陪,可是這人卻是句句針對宋玉,秋瑤聽後不僅氣不打一處來,原本想上去辯駁幾句,但考量一下眼前的形式,她還是決定繼續觀望下去。

本地的不少百姓都認得宋玉,對其美貌自然深信不疑,但了解宋玉清白為人的卻沒幾個,偶爾有一兩個人站出來為宋玉說上兩句,那幾名大漢便立馬群起而攻之,非議到最後簡直演變成了辱罵,秋瑤越聽越氣,決定直接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但很快她就發現了一件另一件令她感到無比窘迫的事情——她沒帶錢。

嗷嗷~~難道她穿越後的第一次消費就要走霸王路線?

店家見一臉窘相立馬便猜到了是什麼情況,倒也沒有過多為難,“姑娘若是沒有帶現錢可以先拿點東西作為抵押,等有錢了再來贖回。”

秋瑤聞言將目光轉到自己樹上的綠鬆石手鐲上,剛把鐲子拿下來交給店家離開茶樓,突然聽見那幾名大漢嚷嚷“這種無恥之徒必然不能留在大王身邊”,頓時腳步,神色複雜地望向說這話的人。

如果她沒有猜錯的話,在宋玉家中的人應當是楚王,若是楚王身體抱恙必定不會出遊,突然急症也應當會郢都找宮中的醫師問診,留在鄢城的話,隻能是養傷。而這幾天陪在楚王身邊的人包括了宋玉和景差,他們兩個當時必定在楚王遇刺時權利相護,那麼這些想要將宋玉遣走的人的居心就相當值得人懷疑了。

噙著一抹冷笑,秋瑤上前兩步朗聲問道,“這位大哥說宋玉以色事人,可是又什麼證據?”

一個脆生生的女聲打斷議論,眾人不約而同地回過頭,似乎有人認出這是謝家的女兒,又再次交頭接耳起來,那幾名大漢先是意外地愣了一下,見出言的是一名不過十幾歲的少女,態度也就變得輕慢起來。

“證據?你我之所見就是最好的證據,我可是聽說大王這些天冷落夏侯等人一直流蘇在宋玉那小白臉家裏!姑娘若是不信可以上門瞧瞧,隻是姑娘年紀輕輕,撞見什麼不該看地別羞紅了臉!”那大漢話音剛落就有幾個人一起笑了起來,且笑得十分猥瑣。

“聽說?你倒是從哪兒聽的說!”秋瑤怒不可遏,楚王手上的事情必定不能為外人所知,而這些人分明是在挑唆眾人去窺測,可見這幾人分明都是知情者,或者說說行刺楚王的根本就是這些人的同夥!

“在座的都是鄢城的鄉親,宋公子平日為人如何大家都有目共睹,大王如果真的是親臨宋家又何嚐不是求賢若渴的表現?這會大家因為這幾人的一麵之詞

就給宋公子抹黑,這難道不也是對大王的一種汙蔑嗎?秋瑤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幾個臉色越來越難看的始作俑者,神情堅定。

不隻是誰在那邊多說了一句,“知不是謝家的芙蓉姑娘嗎,那宋玉就住在你家的隔壁,前些日子我還看見你和那宋公子在一塊兒遊湖呢!”眾人的議論聲空前高漲。

秋瑤終於炸毛,敢情還有內應呢,剛想發飆,轉念一想自己這個時候如果暴走一定會讓人覺得自己被戳中要害惱羞成怒,因而穩了穩心緒,目光掃過眾人,沉聲問道,“這話是誰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