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十九章 局中局(2 / 2)

一人策馬而來,近身後下馬而拜。

“景大人,夏侯有請大人前去赴宴。”來人景差並不陌生,是夏侯的心腹。

低頭,眼中是掩飾不住的嫌惡與憎恨,語氣卻是平靜得出奇,“同夏侯說,交易既成,我與他再無共宴的必要。”

“這……”

“將我的話原原本本地轉達給他。”景差不複多言,駕馬揚長而去,他本該厭惡夏侯,但此時他更加厭惡的是他自己,方才與宋玉交談時他言之鑿鑿說是為了二人的安危出此下策,可是他心裏很清楚自己是為了什麼才將二人最後的一點情誼抹殺。

往昔一幕幕在腦海中交替浮現,景差縱馬一連狂奔數十裏回到府中,下馬徑直走進書房,關緊房門後深吸一口氣,隨後走到窗邊打開窗望向院中某處。

先前見夏侯與宋玉朝堂上不和,找上門來意欲同他聯手鏟除宋玉,他自然不允,但後來夏侯提起神女一事,他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厲害,當初神女一事基本由宋玉經手,夏侯並不知道他也有份,但是即使不知也不難猜到。

與其讓夏侯徑直上告楚王,不如與其協商,給宋玉換個罪名,如此一來自己的罪責便可完全洗脫,為宋玉求情成功的幾率也大了許多。

至此景差都覺得是為了大局才出此下策,但秋瑤一事,他是無論如何也解釋不通的。

他原本想的很好,令夏侯的人進議政大夫府以王明拿人,他再派人半路阻截,丫鬟上車替代秋瑤的位子,而他的人則將秋瑤帶回景府別院,他在向他闡明利害勸她先留下安身。如此一來既是把她帶回了自己的身旁,又能令她自願留下。

景差自嘲一笑,景子雲,你終究是個小人。

既然已經錯了,不如就這麼一直錯下去吧。宋玉既然已經將他視為叛徒,他也不願枉做小人。

議政大夫宋玉涉嫌私通後宮,罪無可恕,本當處以極刑,然楚王念起有功,景差帶領群臣求情,方逃一死。

消息很快便在郢城中傳開來,百姓皆為愕然,平素見過宋玉的皆言其中有冤,但提及宋玉天人般的樣貌,又覺得得到那瑤姬傾慕也是在情理之中。

秋瑤所住的村子距王宮較遠,隻得巴巴地坐在,門口等著去集市的鄰裏回來,從中獲取一些宋玉的消息,但普通人步行前往集市,一來一回少說也要一日,秋瑤一直到了第二日黃昏才等到人。

宋玉的事情顯然傳得很開,秋瑤每聽一句心裏便涼上兩分,聽到瑤姬認罪那一段不禁有些憤憤,但得知瑤姬當晚暴病而亡又有些恨不起來,宮裏沒有對外說實話,瑤姬的死必然有內情。

楚王雖然免去了宋玉的死罪,但依然要追究他的罪責,瑤姬既死,憑楚王先前對她的寵幸程度就可以推斷他對宋玉的仇恨程度,宋玉死罪雖免,活罪必定極重。她得知宋玉身陷泥潭,隻恨不得立刻飛到他身邊去,哪怕陪他受刑,她亦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