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寫停停折騰了一年多,總算把坑填完了,雖然不是很平,但至少還算結實。這篇後記寫於終章之前119章之後,幾個小時前和人聊了聊119章,心裏忽然感慨萬端。
開書之前做了不少功課,《戰國策》《史記》《戰國兩百年》反反複複地看,各國風土人情仔仔細細地查,曆史大事件認認真真地排,唯恐讓小說有什麼硬傷,連蝴蝶和貓在中國出現的年代都特意去翻了一遍,還有宋玉家的葡萄架,唔,事實上據說他家院子裏種的是橡樹。
但是紕繆在所難免,之前有人指出古人應當席地而坐,我隨後去查了查,確實發現椅子不是漢族發明的,是南北朝時期由西域少數民族發明傳到中原,唐朝時有出現,宋朝開始幾乎全部使用椅子坐了。所以在此說明給大家糾正下曆史誤區,此外還有一些別的細節上的問題,這個我會在最後給大家解釋,盡量將對讀者的誤導降到最低。
我其實最想說的,還是對於那幾個主人公(尤其是三位男性角色)的看法。
先說景差吧,開篇時景差的呼聲最高,小魚跑來跟我說他多喜歡多喜歡景差,陽光,率性,英俊,典型高富帥且品學兼優。那個景差與楚昀的相似其實隻是個巧合,那個夢在現在的我看來是個敗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但刪了又覺得會讓後文很多地方產生殘缺,姑且就留著。到後麵的聖誕特典又寫了個番外,是寫秋瑤夢見回到現代並且與三位男主再度相遇,其實這個夢是我花了不少心思編織的,並且我對此多了一個心眼——盡量讓景差(楚昀)陪著秋瑤。
說句玩笑話,如果當真要我從他們中間選一個當自己的終生伴侶,我肯定想也不想就選擇景差。光是個性,就要比另外兩名好相處得多,外加自身條件出類拔萃。從秋瑤的角度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她選擇了景差,就不會有之後的顛沛流離。但愛情總是不按常理出牌,秋瑤先是愛上了宋玉,後來又愛上了白起,偏偏對景差隻有朋友之間的好感。昨天聊天的時候我便說,寫119章的時候,對景差的心疼膨脹到了空前的地步,他明明是最先遇到秋瑤的人,到了最後卻成了離她最遠的那個。揪心了半天,小翎一邊跟我一起唏噓一邊說這到底是虐讀者還是虐作者,唔,這個我也不知道,那就當做是狗血而唯美的互虐好了。
曆史上對景差的記載並不多,隻說他也是楚辭大家,但是一篇作品都沒流傳下來。說他是楚國之相,宋玉的引路人與莫逆,但是最後卻因妒忌而陷害宋玉。為了增加作品的戲劇性,也為了讓作品更接近曆史一些,我還是讓景差作出了一次背叛,隨後景差一失足成千古恨,直到臨終前還對此念念不忘。不過這書裏的景差終究是善良的,況且那陷害一事也不是由正史記載的,所以我更想讓大家看到一個溫文爾雅,風流倜儻的景差。
至於白起,用兮爺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野獸派悲劇性人物。他控製欲強,驕矜自負,目空一切,從很多方麵上來說都是一個典型的“壞男人”(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就喜歡這種調調)。據專家推算,春秋戰國死於戰亂的人數大概有兩百萬左右,其中一百二十萬都是死在白起手中,所以白起既是攻無不克的戰神,也是一名嗜血成性的人屠。孫子兵法主張不戰而勝屈人之兵,但我更願相信在那個充滿兼並與分裂的年代,槍杆子裏才能出革命,趙匡胤能在建國之後杯酒釋兵權,卻不能在戰時勸敵人降。因而白起在我眼裏,是功大於過的,最大程度上消滅敵人,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持安穩。
不過在這書裏,暴虐專橫是白起的顯性特征,血性專情則是白起的隱形特征,並且白起的智商與情商是鮮明的對比。他愛秋瑤,但是愛錯了方式,他已經習慣了他人的臣服,所以用禁錮於脅迫乃至於欺騙來交換秋瑤的順從,他用手段表達真情,最後卻仍舊敗在秋瑤手中。所以白起在感情上絕對是個失敗者,而白起的直接死因是小人作梗,這跟他過於自負的性格缺陷也是分不開的。
我刻意讓白起也喜歡穿白衣,便是將其與宋玉對比,其實秦國以黑色為尊,但是我更想用白起愛白色來反襯他的磊落。他帶著滿腔熱血去戰場廝殺,極少參與宮內勾心鬥角,這難道不能說明白起有著難能可貴的真性情嗎?從前看《獨步天下》,深覺一個將領最大的悲劇,便是無法馬革裹屍,而死於內鬥之中,而白起恰恰就是權術陰謀之下的犧牲品,生時轟轟烈烈,死得慘慘戚戚。
可景差白起再慘,其悲劇性也不及宋玉。
也許有人會疑惑,前者都是過早離世,後者則壽終正寢,並且得與女主攜手白頭,怎麼會是最悲劇的人物呢?
殊不知宋玉的長壽與下半生的和諧,才讓他更具備悲劇色彩。他一生懷才不遇,即使上了朝堂,也是“終莫敢直諫”,徒留滿腹憾恨,歸隱鄉間,從仕之心雖然淡了,但是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他仍舊是為楚國的江河日下而痛苦著,為自己的無所作為而自責著。而書中他的紅粉知己,俏麗可人的東鄰女,陰差陽錯地跟了白起四年,還生下了白起的兒子,這在這個時代是一種多麼可怕的罪過啊,何況“受害者”還是那個謫仙般纖塵不染的蘭台公子,他對秋瑤的真心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他骨子裏的每一滴血都令他無法容忍秋瑤的背叛,哪怕她有苦衷。於是他躊躇著將她推離自己身邊,可到頭來受苦的還是他,他日日夜夜思念她,又時時刻刻怨著她,最後她回到自己身邊,看似破鏡重圓,但其中的裂痕,再難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