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植物和森林。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土地肥沃。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西南部是全島最炎熱的半荒漠地區,年平均氣溫26.6℃。馬達加斯加為世界第四大島。馬島的絕大部分位於熱帶,南回歸線從島嶼南部穿過,氣候受東南信風和地形製約。東部沿海和高原東坡終年受東南信風影響,高溫多雨,年雨量一般都超過2500毫米,而且季節分配均勻,形成熱帶雨林景觀;島的西部因處於雨陰麵,降水較少,北部可達1000多毫米,向南逐漸遞減到400毫米左右,有幹濕季之分,幹季由北向南增長,自然植被主要是熱帶稀樹草原或疏林,西南部可見到麵積不大的半荒漠;高原中部地勢較高(平均1200—1400米),月平均溫不超過2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短草是主要植被,森林所占比重不大。地形地貌及河流
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海岸線長5000千米。全島由火山岩構成。中部為海拔800~1500米的中央高原,察拉塔納納山北部的主峰馬魯穆庫特魯山海拔2876米,為全國最高點。高原向東西兩側傾斜逐漸下降到沿海平原。境內河流縱橫,分別注入印度洋和莫桑比克海峽。
馬達加斯加島(下簡稱馬島)原來是非洲大陸的一部分,地質構造與非洲大陸相似,全島基底由古老的結晶岩構成,2/3的基底出露在地表,形成縱貫全島的高原。高原偏居島的東部,全島地形不對稱。高原麵上丘陵、火山、盆地錯綜分布;高原東部邊緣是一大斷層,致使東坡陡峻,沿海平原狹窄(寬16—80公裏);高原西部坡度較緩,呈階梯狀緩慢下降,沿海平原寬100—200公裏,由覆蓋在古老結晶岩上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岩構成。島上麵積廣大的草原,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養牛業是畜牧業的主要部門,牛的頭數超過全島的人口數,因此馬島又有“牛島”之稱。
資源豐富
自然資源豐富。石墨儲量占非洲首位,還有雲母、鈾、鉛、寶石、石英、金、銀、銅、鎳、鋁礬土、鉻、煤等。河流湍急,水力發電潛力很大。森林麵積1470萬公頃。
“還真是不錯”王峰感歎說。
“讓傑克往這裏派3000士兵,500摩托化騎兵1200重型坦克5000突擊炮過來開辟基地清理下整個海島。”
“好的,峰哥”小月說。
“雪,我們也應該發展海軍了。”王峰摟著王雪說。
“峰,其實我們現在沒必要。因為海軍需求兌換點太高了。如果投入海軍建設,我們的兌換點將會出現斷層。”王雪說。
“嗯,等這些事過去,我就要開場大的行動。來而不往非禮也。”王峰親了口王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