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鬆口的第一日,上奏折的朝臣幾乎沒有。就像八爺擔心的一樣,朝臣也怕康熙是再一次的試探。這種非常時候,弄不好就會斷送掉自己的前程。很多人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站在乾清宮的大殿上,自然是慎重又慎重。
第二日,康熙乾清宮禦案上的奏折就多了一些。到了第三日,上奏的人就占了每日上朝文武百官的一半還多。而在這些奏折中,受到推薦最多的人便是四爺了!
這一次,康熙看著這些舉薦的奏折並未發火,而是陷入了思考。
對於四爺,他心裏的情感是不一樣的。這個兒子不僅僅是他唯二親自撫養過一段時間的兒子,更是救過他性命的兒子!
想著那一年遇刺,四爺毫不猶豫的擋在他的麵前,而三爺卻下意識的躲避,這鮮明的對比,讓他對四爺的行為更為感動和震感。
再後來,這個兒子盡心盡力的辦差,任勞任怨卻又從不求什麼。他甚至知道,為了維護太子的臉麵,這個兒子私下裏還做了很多退讓。
如果說這麼多年來四爺都是在演戲,都是為了現在這一刻,康熙自己都不信。他為君幾十年,不可能這麼久都看不透一個人!
在看看奏折裏還有人推薦三爺、八爺,康熙的唇邊就露出了一絲冷笑!選太子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選出一個能在他離世後將大清江山治理好的人!
八爺還好說,能力至少在那裏放著!三爺?一個在危機時刻能拋棄自己阿瑪不顧的人,還指望他能守住大清江山?這些推薦的人是真在為大清考慮麼?
李德全靜靜地站在一旁垂首,就像一座雕塑似的,但眼角的餘光卻時不時的瞟向禦案上那些康熙半晌都沒動的奏折上。
突然,康熙啪一聲合上了一本奏折,沉思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李德全!”
“老奴在!”
“宣四阿哥進宮!”
“喳!”
康熙長長的吐了一口氣,靠在龍椅上,突然顯出幾分疲態來。
當四爺接到宮裏的宣召時,他的臉上並未有多少神情的變化,就和往日一樣。但心裏卻不平靜。
在康熙讓朝臣們上奏推舉太子的時刻宣他入宮,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如果選定的太子是他,那這一世他是不是就能在登基後少了那些流言蜚語?走在熟悉的宮道裏,四爺不由有些感慨。兩世為人,他還是逃不脫這紫禁城的束縛!
乾清宮裏,康熙正在喝茶等著四爺的到來。當聽到腳步聲在大殿外響起的時候,他抬頭看了一眼,就見四爺穿著朝服一步一步穩穩的走了進來。
“兒臣參見皇阿瑪!”四爺行禮道。
“平身。”康熙語調平靜。
四爺直起身,抬頭看了康熙一眼,“不知皇阿瑪此時召見兒臣所謂何事?”
“你覺得朕召見你是為何事?”康熙問道。
“為太子之位麼?”四爺直接道。
康熙怔了怔,看著四爺一時沒說話,他沒想到四爺居然如此直白。四爺坦蕩的與康熙對視,並沒有半點的猶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