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紅毯,看著嘉賓發表完開場次,第23屆“東京電影節”就正式拉開了帷幕。場上氣氛開始還是不錯的,知道介紹入味作品,而《卑劣者》轉瞬即逝,隻不過在大屏幕上停留兩秒,就被切到了另一個電影介紹上。
坐在台下的劇組人員,臉上的情感瞬間變得微妙起來。
也不知是誰這個時候給導演發了個短信,說電影節頒獎典禮前,按說要進行為期三天的展出。可是其他電影都展出完了,唯獨《卑劣者》,被說不符合某些規定強製取消了展出。
展出沒有,入圍宣傳VCR裏也沒想,那他們來,是幹嘛的?
導演自然很不爽,雖然沒有當場鬧起來,但是臉色已經非常不好看。他們遠遠叫了工作人員,表示自己有話要跟主辦方說。可是工作人員隻說,頒獎典禮正在進行,有什麼話,還是等活動結束再說吧。
等到結束,那就什麼都晚了。可是不管劇組怎麼要求,工作人員都是打哈哈,後來幹脆不再搭理這邊。
獎項頒發,說快也快。除了《卑劣者》,幾乎所有入圍的影片,都拿到了自己的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最佳音樂......
那麼那麼多的獎項,隻有《卑劣者》,什麼都沒有。自始至終,都處於被遺忘的角落。
當某知名右翼導演作為嘉賓上台陳詞的時候,《卑劣者》導演沒有坐到最後,憤然離場。本以為是揚眉吐氣,本以為是為國爭光,本以為是讓和平年代的日本居民了解戰爭殘酷的大好時機。可是到頭來,不過是連展都沒有的隱形陪跑者。這讓他們怎麼甘心,又如何能甘心的了呢!
更可氣的是,當天回去看錄播。《卑劣者》的主創幾乎全部都被剪掉了,連紅毯都沒有他們的身影,仿佛他們不曾存在過一般。
“實在是,太可惡了!”導演如是說,可不是可惡怎麼著,隻是就算是可惡,人家也有資本,“要是我們的電影,也能在日本上映就好了......”
導演說這話的時候,情緒明顯低落。他多希望,可以讓更多的日本民眾,看到最真實的二戰,生在和平年代固然幸運,可是前人的苦難堅辛,我們一樣不能忘記。
劇組每個人,心情都是一樣的。
陸齊看著他們失落的臉龐,心下一動,走到一邊掏出手機打個電話:“喂,是我......”
晚八點一向是收視的黃金時段,一家人聚在電視機前,看看新聞看看電視,說著話打發時間。
不到八點,日本群眾就守在了電視機麵前,有些年小的,則是開了手機玩社交網絡。突然,大家盯著的屏幕一黑,再亮起來,就是一部奇怪的電影。
等到前奏結束,屏幕上跳出了幾個日文符號。不少人看著,都忍不住念了出來——
《卑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