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我和家華那邊已經確認了,柳誌近和湯蕊之間並不認識。”
沒想到白雅清聽了之後,直接否認他們的調查結果。
“不可能!”
“這是真的啊!湯蕊那邊我已經問了好幾次了,就是不認識柳誌近。”
“如果說他們之間互相不認識,在柳誌近家裏找到的那個唇釉,上麵為什麼有湯蕊的指紋和她的dna組織?”白雅清說完,將鑒證科送來的報告拿出來給他們看。
張子君也一臉懷疑的看這個報告,可是上麵說,經過檢測,那個唇釉的瓶身上有屬於湯蕊的指紋,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們兩家之間是認識的,或者說有某種聯係……
如果互不相識,怎麼可能會有一支隻有湯蕊指紋的唇釉在柳誌近家裏?
“這……這怎麼可能?他們之間不認識,我們也查過他們的社交圈子,確實沒有接觸的可能……”張家華有些呆愣的說。
“你們就沒有查過死者他們之間是不是認識?或者說,廖新巧是不是認識湯蕊?”
“組長,如果說廖新巧認識湯蕊的話,那麼隻能證明唇釉是她來她家的時候掉的。”沙沙說。
“但如果她們之間認識,並且還來過家裏,柳誌近怎麼可能會不認識?”白雅清反問沙沙。
所以說,有很大的可能,是死者廖新巧和安蕾竹之間認識,或者說有打過交道……
之前湯蕊不是說安蕾竹有外遇出軌嗎?還因為這個經常外出留宿不回家;而柳誌近知道廖新巧身邊有不同的異性朋友圍繞,會不會安蕾竹的那個外遇對象,就是廖新巧?
這麼一想,有點細思極恐……
白雅清突然想起來,之前看過偵探類的書,裏麵好像有一種叫做什麼……交叉殺人法的。
也就是說,兩個人都有要殺的人,但是為了不被人發現,就交換殺人。
比如說,柳誌近幫湯蕊殺了安蕾竹,湯蕊幫柳誌近殺了廖新巧,因為他們兩人之間並不認識,又在死者被殺的時候有不在場的證據,警方就不會把矛頭對像他們。即使是被警方懷疑,那也會因為他們有不在場的證據,就放過他們。
如果不是在柳誌近家裏發現這支唇釉,也許白雅清也不會想到交叉殺人這個點子上……
“也許,是交叉殺人……”白雅清猶豫了一會兒說。
如果一旦是這樣的,那麼他們之前的調查方向都錯了,意味著將要重新調查。
所有的調查方向都是錯誤的話,不如從兩名死者的社交圈子去查,看看他們之間是否認識……
“這樣,沙沙和張家華,你們去查一下廖新巧生前接觸的人,查查她的社交,不管是網絡還是現實好,查清楚。”白雅清說。
她的話已經很清楚了,這次要調查的,不止是現實的社交圈,而是網絡上和誰有過關係,也要查一下。
“剩下的,就交給我和子君。現在也不早,你們先回去吧。”白雅清說。
查他們網絡上的社交,回去也可以查,沒必要拘謹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