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烈聽到孟娥這麼一說,心中一愣,“果然,這是上次劇情的延劇,仙官令給自己的離開安排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現在整個中原五分天下,北遼、西秦、南越、東吳、中明,我延平郡王府製霸海洋。原沐王府黔國公沐天波借我水師之利,率精兵兵出雲貴,直插滿清老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旅順、盛京等地,然後出兵強占山海關,堵死了滿清北竄之路;”
“原平西王府兵分兩路,一路從昆明至漢中、終抵鹹陽,另一路兵過常德、嶽陵、夷陵,盡占八百裏秦川,然後兵鋒轉西,過天水,兵發四川,占盡四川天府之國,以此兩地為基,自封秦王。”
“平南王府從廣州起兵進擊桂林,兵發衡陽、長沙與平西王府部會師嶽州後攻占武昌,兵鋒直指襄陽,占據襄陽後盡占江東六郡,以此為基,自封吳王。”
“靖南王府從福州起兵,兵分兩路,一路吉安、南昌,另一路直取杭州,雙路其下,最終攻占金陵,自封越王。原三藩占盡了長江以南之地,清剿完長江之南的清兵後懾於將軍的威名,不敢過江,而是就地布防。”
“山東、河南、河北等整個北方,自長江之戰後,滿清精銳兵力盡失,朱三太子亮明旗號,高舉反清複明的大旗,一時間從者雲集,朱三太子猛攻北京,奈何朱三太子確實沒有什麼指揮才能,數十萬人圍攻北京城,圍攻了數月愣是攻不下來,無奈之際隻得向我延平郡王府借兵,此時鄭克臧世子已經登上了延平郡王府的寶座,但內部有夏太後掣肘,根本分不出兵力前來,隻得委派將軍手下鄭嘯風部前來。”
“鄭嘯風部借船堅炮利,從天津衛入海口上岸,憑火器之利,三日之內就破了北京城,朱三太子對滿清恨意滔天,然後公然縱兵屠城,將滿清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一個滿人也沒有放過,全部殺了個精光,甚至連留在中原的蒙古人也屠了個精光後才罷休,然後登基為皇,複用國號為明,名義上是天下的共主,但他的命令也隻能在中源地帶才有效……”
“不過朱三太子打仗不行,內政倒是把好手,這也許跟他顛沛流離的經曆有關,他清楚地了解民間的疾苦,處處為民著想,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中明帝國倒是恢複的不錯,現下的格局是南北對峙,北方以明帝國,遼王為聯盟,南方是以三藩為聯盟,表麵上風平浪靜,實際上暗地裏卻是激流湧動,我延平郡王府名號不變,也不加入任何一方,嚴格按將軍的意思,製霸海洋,不參與陸地上的爭鋒。”
“北遼兵強但人少;中明人多富足兵弱;西秦兵強馬壯,但沒錢;東吳水師強大,陸戰不足;南越兵不強、馬不壯、水師也不行,但是有錢,現下就是中原的格局。而將軍手下鄭嘯風部最初確是按照將軍的指示攻占倭國,倭國雖然兵力不強但瘋狂地抵抗,而且忍者強大,多次暗殺我軍重要將領,我方損失慘重,無奈之下,嘯風部才撤離日本本土,一路向南,占盡南海……”鄭孟娥侃侃而談,將中原的局勢講的清清白白。
楊烈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中原的局勢卻是如楊烈之前所安排的那樣五分天下,隻不過由於延平郡王府的存在,尤其是鄭嘯風部牢牢地製霸住了南海,將這五方諸侯死死地堵在了大陸之上,而平西王府也就是秦王府還算聰明,占盡地利之勢,西征,攻占了四川天府之國,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
在楊烈的思考之中,楊烈所在的艦隊悄無聲息地逼近了鄭嘯風在南洋馬六甲海峽所設立了的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