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興精神大振,朝他做了個請的手勢。小寶隻得進艙,硬著頭皮聽他細述。
楊方興的建議綜合來說就是幾條,一是深挖運河,修固運河大堤;二是修造大量吃水深的大艦代替傳統的漕運淺艙船;三是沿黃河兩岸逐年修造青石大堤,將黃河徹底束縛住。四是……還沒聽到他說到第四條建議,小寶已經高舉雙手投降了:“楊大人暫停!你先聽我說幾句。”
楊方興見小寶忽然不耐煩聽自己說下去,頓時訕訕的:“魏大人是不是覺得都很不合適?”
小寶苦笑道:“合適!怎麼不合適!每條我聽起來都覺得很好。可是你也該知道我們大清國現在每年的稅入是多少?你說的小侯每條都覺得很好,可是一句話—沒銀子!拿什麼來修大堤造大艦?現在大清歲入一共才八百萬兩,一半都給你修河防、防止黃河淮河決堤了!剩下一半再發給官兵俸祿、供給驛站、修官道、各處學府派分……”小寶掰著手指一條條給他細算,末了連連搖頭得出的結論是:“大清現下入不敷出,皇帝連自己內庫裏的銀子都拿出來用了許多,到處不夠使,還經得起你這麼大工程折騰?我看這些條程你現在壓根提也不用提,隻管讓你的黃河別決堤就好。”
楊方興滿腔興致被小寶一盆冷水迎頭潑了上去,頓時怏怏的,隻好道:“那魏大人就當下官什麼也沒說過,下官還是管好自己的河防算了……”
“話也不能這樣說,沒銀子就要找銀子。你放心,我會想辦法讓你的這些理想都實現的。不過卻不是眼下,等老子辦完南明的差使回來再好好的大幹一場!”小寶見楊方興如同鬥敗的公雞般垂頭喪氣,趕緊給他吃顆定心丸。
楊方興頓時大喜,猛然站起拱手道:“有勞魏大人,今後全憑差遣。”
官艦有驚無險地渡過黃河,一路上小寶跟楊方興聊得頗為投機。不覺很快到達濟寧府。
眼看分別在即,楊方興很是不舍。這位當紅閣宰年紀雖輕,言辭也很粗魯,但為人平易豪爽,更兼實心為百姓著想,毫無一點私心雜念,他楊方興最佩服這樣的官員!
拉著小寶的手,楊方興依依不舍,已經把小寶當成忘年交,再三說回程時一定要從濟寧府過,一來二人可以再聚,二來用他的官艦送小寶過黃河也平安許多,再者他們還可以秉燭暢談國家大事……直到小寶帶著青青他們上馬,老遠回頭還可以見到楊方興站在驛道邊的身影。
小寶心裏也是很感動,這位楊大人果然是難得一見的好官,跟京裏那些勾心鬥角的王公大臣做派全然不同。他冷眼旁觀,很快判斷出楊方興絕對不是一個手長的官。
掌管河道總督衙門,每年大批白花花銀子過手,能夠不貪那真是難能可貴。他自問自己也很難做到這點。想到這裏他對楊方興的為人不禁佩服到極點,打定主意回京之後為他上本。這種好官多待在崗位上一天,就是多為百姓造福一天,保奏他也算自己實心為大清百姓著想。
鳴玉知道他的心思,忽然長長歎了口氣。
小寶納悶,稍稍勒住馬轡頭問道:“你有什麼想頭?”
鳴玉看著他幽幽地道:“你如今越來越像一位手握重權的好官模樣,真不知道是福是禍。”
小寶一聽話裏有話,想想笑道:“老子變好你難道不開心?當然是福,難道還是禍?”
鳴玉看看周圍都是自己人,這才說道:“你沒覺得你現在到哪裏都很得人心麼?眼下雖然沒有禍事,可時間長了,越來越得人望,總會被上頭猜忌,那時你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