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元年(1644)十月初一,年僅七歲的順治帝入主紫禁城,頒詔天下,宣布大清皇朝定鼎燕京。
多年來滿清王朝等的就是這一天。從太祖努爾哈赤開始,以及太宗皇太極為此連續奮鬥二十八年,流血流汗,鞠躬盡瘁,最後這個天大的榮耀卻落在年僅七歲的世祖福臨身上。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建立後金,無時不刻想的是揮軍南下,有一天要飲馬大明,可是最終他卻在寧遠敗給袁崇煥。年事已高的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八個月後鬱鬱而終。之後皇太極即位,也是心心念念要南下奪取大明江山,重用漢臣範文程,仿造明製設六部,無一不是為了奪取大明江山而努力。可是他們都沒有成功,但年僅七歲的福臨卻成功了。所以後來他的父親皇太極廟號僅為“太宗”,而他的廟號卻是“世祖”。
但是一個僅僅七歲的兒童可能創下這一豐功偉績嗎?當然不可能!這是因為當時滿清皇朝真正的掌舵手是多爾袞,換句話來說,是多爾袞帶領群臣創下這一豐功偉績的。而福臨,不過是以皇帝的名義享受了勝利果實。
多爾袞果斷采用漢臣範文程的建議,起用一直被皇太極閑置的大明降臣洪承疇,關鍵時刻揮軍南下。當時吳三桂正處於進退兩難、連父親愛妾都生死不知的尷尬境地中。多爾袞給予高官厚祿招降。就在李自成和吳三桂於山海關外決戰時,多爾袞親率八旗精銳忽然殺出。李自成猝不及防,自己亂了陣腳。結局不用說,李自成大敗,差點全軍覆沒,隻好連夜逃回北京。匆匆即位後的第二天便率領殘軍撤離北京城,將勝利果實拱手讓出。
從招降吳三桂,到隱瞞清兵入關的事實,關鍵時刻忽然殺出。多爾袞的智謀再一次充分體現。進入北京城以後,他安撫民心,頒布的一係列舉措很得人心。這才有福臨入主紫禁城、定鼎燕京、開創大清康乾盛世的局麵。
順治入主北京城之後,局勢依然很緊張。西安有李自成;四川有張獻忠;江南有南明小朝廷,明朝殘部、各地反清義士不勝枚舉。清朝此時的統治依然不穩固。多爾袞決定先把矛頭對準李自成和張獻忠,最後再解決江南。他的這一決定非常正確,因為清兵入關時本來就打著替崇禎帝複仇的旗號。
僅僅半年之後,李自成在九宮山兵敗身亡。同年四月,張獻忠被豪格所殺。兩支起義軍隊伍到此基本失敗,隻剩一些殘部,並不能對大清構成威脅。此後多爾袞便將矛頭對準南明。在此之前多爾袞曾經修書一封給揚州督師史可法勸降。這封信非常著名,用的是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大意是這樣:大清的江山是從反賊李自成那裏得到,並不是取之於明朝。現在福王朱由崧在金陵即位,棄國仇家恨不顧,隻管自己偏安,難道你們以為長江天塹不能跨越,我們大清士兵投鞭不能斷流嗎?自我大清入關以來,對百姓降臣秋毫無犯,待之以禮,如果你也投降,被封為平西王的吳三桂就是榜樣,高官厚祿一樣不少。希望你不要把名節榮辱看得太重,否則我們隻好在江南兵戈相見。江南百姓的安危在你一念之間。這是我尊重你是江南領袖,所以在南渡前通知你。
史可法當即回複多爾袞,頭可斷血可流,降絕對不可能!
於是順治二年四月,八旗精銳盡出南下,豫親王多鐸領兵直抵揚州。史可法死守揚州,壯烈犧牲。城破後清兵大肆屠城,這就是著名的“揚州十日”。五月,清兵渡江,南明王朝大敗,福王被俘虜,南明大批文武官員及二十餘萬軍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