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昨夜星辰昨夜風(1 / 2)

第九十九章昨夜星辰昨夜風

走在熱鬧的街道上,小秋一籌莫展。

這個“官”實在不好當。一想到以後每天要麵對這些“美女”,心裏就堵得慌。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閃人先。

小秋一直低著頭,匆匆而行,忽然看到街邊有一處鬧中取靜、裝飾典雅的“翰源”茶館,覺得有些口渴,率性走了進去,要了一壺“恩施玉露”,在靠窗的、牆上掛著一幅《調琴啜茗圖卷》的桌子前坐了下來。

恩施玉露是一種產於湖北恩施的名茶,是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對采製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鬆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詩經》雲:“采荼薪樗,食我農夫。”東漢壺居士寫的《食忌》說:“苦茶久食為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唐代儲光羲曾專門寫過《吃茗粥作》。

東瀛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製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公元810-824年,"弘仁茶風"是東瀛第一個茶文化高峰,此時的東瀛飲茶,從內容到形式完全照抄唐朝,而且隻在宮廷和高級僧侶中流行。

茶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茶如人生,洞悉滄海桑田,浸透深邃哲理智慧。

品茶猶如品味人生。茶進口的時候像是有點點苦,而慢慢在口裏來回翻騰之後又覺得有點甜。

人生也是如此……。

小秋一邊品著“恩施玉露”,一邊放鬆身心一邊想下一步的打算。剛在愜意忘形、拿起紫砂茶杯悠閑地要喝一小口的時候,門外忽然來了幾個蓬首垢麵、衣衫襤褸的小孩子,一進來就拉著他的衣袖眾口一詞地大叫:“父親”!

驚得小秋嘴裏的一口茶噴了出來。

“父親,你怎麼一個人又跑出來了?”

“我餓,父親,我要吃飯,我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

“父親,你不要我們了嗎?”

孩子們七嘴八舌,拉著小秋就不鬆手,安靜的茶館一下熱鬧起來。眾茶客嗤之以鼻,鄙視地看著他,仿佛在看一隻蒼蠅、一個不負責的父親。

剛出虎穴,又入狼窩,小秋頭都大了,那裏見過這種陣仗?

幸好窗口上又跳進來了一個青春亮麗的小姐,一根秀指指著小秋,彎著肚子咯咯咯地嬌笑,笑得差點岔了氣,大大的眼睛笑成了一條縫。

進來的是位十八、九歲,對所有事都感到新鮮的小姐,這位小姐有門不入,偏偏掀開竹簾,從雕龍繡鳳、極為精致的窗楹上跳了進來。

這是一位無論從那方麵看,都是十分美麗的小姐,身材健康豐滿,皮膚白得就象月下的錦緞。最動人的是近乎無邪、單純、明快的笑容,仿佛帶進了滿屋的春天。

一雙大大的、明亮的、甜甜的、滿是笑意的眼睛。

那是一雙近乎無邪的眼睛。

——這位小姐就是琴。

小秋一下子全明白了,自己又中了琴的“招”。他曾經吃過琴給的“剛剛從地裏刨出來的香噴噴的烤紅薯”,弄得上吐下瀉,幾乎要虛脫。

難怪這天那麼多糗事。

琴笑夠了,拍拍手,孩子們立刻不鬧了,她發給每一個小孩子一綻銀子,說:“好了、好了。大家領賞,今天到此為止,你們去玩吧。”

孩子們一片歡呼雀躍,一個個拿了銀子跑出去,臨去的時候一個還在流鼻涕的小男孩還有點意猶未盡:“姐姐,下次再有這種事情記得叫我啊!”

“嗯,一定叫你。”琴笑著說:“快去吧。”

小男孩樂滋滋的去了。

眾茶客看得目瞪口呆,互相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小秋苦笑。

琴?{了?{額前的一縷劉海,在小秋桌子前大刺刺坐了下來。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琴親手衝茶,動作標準、熟練,完全按照茶道的要求,一絲不苟。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沏茶、賞茶、飲茶,“內省修行”,清心養神,學習禮法,是一種和美儀式。“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小秋和懂行的茶客都用欣賞的眼光看著她。

紅唇呷了一口茶,琴方才說:“我給你選的手下怎麼樣?”

“你說的是那些‘美女’嗎?”小秋說。

“是啊。”琴笑語嫣然。

“唉。”小秋歎了一口氣:“你還是留著自己用吧。”

“你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