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渾身一凜,他雖然不是行內人,這這些話他聽祖父說過不止一次了,所以相當震驚,沒想到撞上的真是行家。
“蕉葉琴難作主要在幾方麵:首先 蕉葉式琴的外形製作很難把握,琴膛的厚度不能太厚,葉邊要薄,邊緣的曲線要自然流暢,整體造型體現要有藝術感;其次是琴腹內的處理非常難把握,由於外部造型變化的複雜性使 得琴腹的結構處理及其困難;還要就是由於它的的工藝複雜,需要的工時長,做一張蕉葉琴要花費相當於做三張其他式樣琴的時間,如果解決好了這些問題,可以說製作蕉葉琴是製作 古琴的頂峰了,所以斫琴師們為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技能,都把創作一張好的蕉葉琴作為目標和驕傲。”
駱天的話音落下,那琴的主人愣愣地端著茶杯,卻忘了往嘴邊送,好半天反應過來:“我走了好幾家了,他們能認出來是蕉葉琴,可沒有一個有你說得這麼地道地,你才是真行家啊。”
“嗬嗬,蕉葉式與其它樣式不同的是,其它樣式多是在琴的兩側有所變化,而此樣式不僅在琴體兩側有變化,而且琴麵也有一些變化,甚至有些蕉葉在琴底也有一些處理。琴額中央為仿蕉葉之莖,刻有一長條淺溝,當然了,也有一些蕉葉琴在琴底也有淺溝,比如這一把。”駱天把琴翻轉過來,果然,琴底有一條長長的淺溝。
那人大感佩服,連連點頭,可心下也擔心,這老板能出得起價格嗎?
“這琴麵的邊緣及琴兩側模擬蕉葉有一些起伏的曲線,葉邊很較,曲線自然流暢,無一絲造作之感,因此琴腹內部的處理也比一般的樣式要複雜一些。另外,蕉葉式琴首的護軫也與其它樣式有所不同,常見樣式的護軫是左右各兩個,而蕉葉之有一個,從工藝來說,這把琴就是精品。”駱天毫不吝惜自己的讚美之情。
丁誠插了一句話:“這是什麼木頭製的?”
駱天無語了,丁誠好歹算半入行了,到現在說話還是這麼地“粗”,唉,也隻有隨他了,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轉換過來的:“這是桐木製的,梧桐樹高大挺拔,而且常把梧桐和鳳凰聯係在一起,鳳凰是鳥中之王,而鳳凰最樂於棲在梧桐之上,可見梧桐是多麼地高貴了。現在的人們也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而且,梧桐是最輕的木材之一、並且不透濕氣,以很少分叉兒和歪斜等特征被認為是高級木材之瑰寶。”
“最早在明朝《永樂大典》中已有記載,書中說早在唐代時就已經出現了蕉葉琴,但至今並沒有真正的傳世實物,雖然蕉葉琴的樣式和製作工藝流傳了下來,但是我們現在見到最早蕉葉為明琴,明朝一位叫祝公望斫琴師善做蕉葉琴,現在流傳下來的大多是他的手筆,唐代的蕉葉琴至今也沒有發現,不知道有沒有橫空出世的一天。”
丁誠好奇道:“那麼,這把琴是明代的?是祝公望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