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偉與袁傑的加入讓駱天更有信心了,接下來的幾天,駱天不停地麵試前來應聘的人員,除了專業的修複工人員外,還需要前台,會計,行政等人才,一時間忙得不亦樂乎,幸好有****替他分憂。
一個星期以後,公司終於像模像樣了,駱天特地打電話給各家古玩雜誌和報刊記者,一時間,駱天古玩修複公司開張的消失在圈內傳開來,此時,也是駱天與國家博物館簽訂合作協議的時候了,協議剛剛簽訂完,付館長就來了一個電話:“駱天,有件東西需要你們幫忙來修複。”
“是什麼?”能讓國家博物館都搞不定的,要麼非常珍稀,要麼非常破舊!!
“我會派人將東西護送過來的,一定要注意它的安全,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修複成功,款項我會直接打進你們公司的賬戶裏。”
兩天後,東西果然送到了駱天的公司裏,件可不小,護送東西過來的是小陳,再見到駱天,他很興奮,不過也重點強調:“館長說了,直接入庫,注意安全。”
駱天有些哭笑不得:“放心吧,我做這一行,就知道安保的重要性了,好吧,我們現在就進入修複室。”
東西被放在了修複室裏,現在這裏隻有駱天、****、張奇偉和袁傑,小陳看了看修複室的監控,還略微放心了一些,小心翼翼地將箱子打開,這個箱子大約有一個成年男子那麼長,遠看,有些像……棺材。
蓋子一打開,幾人就互相看了一眼,袁傑更是興奮地抓了抓頭:“金縷玉衣!!”
中國漢代皇帝和貴族的殮服。按死者等級分為金縷、銀鏤、銅縷。這三種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發現。河北滿城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漢代皇帝和貴族,死時穿“玉衣”(又稱“玉匣”)入葬。它們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絲、銀絲或銅絲編綴起來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帝王級)、“銀縷玉衣”(諸侯王級)、“銅縷玉衣”(公侯級)。
玉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麵幕”、“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共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的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到目前為止,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餘件。
眼前這件玉衣,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全部由玉片拚成,並用金絲加以編綴。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下腹部有生器罩盒和****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劃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