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全職媽媽”早就不是什麼新鮮名詞,因為生育寶寶或者寶寶太小需要媽媽親自照顧而主動辭掉工作,留在家裏專職帶孩子的媽媽早已經大有人在。英國布裏斯托大學的赫特·爵斯調查後發更:在英國,有17%的媽媽在產生成為半就業者,19%則完全脫離工作。而在美國,過去不到10年時間裏,“全職媽媽”的比例上漲了15%。盡管女性越來越多的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但是也有不少高薪、高知女性在產下孩子以後選擇了回家看孩子,更加令人驚歎的是:一項調查數據中表明,甚至有獲得MBA學位的美國女性決定回家相夫教子。
美國專家表示,在媽媽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或者雙親教育程度均很高的家庭當中,教育的重要性和早教機構的重要性一樣,都是孩子早期生長的關鍵因素。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對育兒知識的領悟能力更強,也更能夠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健康、更加有利的成長空間。
而在中國,華師大心理學院培訓成長中心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大型城市中,有近兩成女性生育後不再工作,甘願在家擔任“全職媽媽”。調查以分段隨機抽樣的方式獲取樣本,訪問了全國近2000名孕婦以及孩子年齡在0——6歲的媽媽,調查結果發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親子家庭當中,全職媽媽的比率高達21%。
當然,對於很多職業女性來說,全職媽媽隻是她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個階段所擔任的角色,隨著孩子的成長,她們終究還是會回歸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也為家庭創造更多的價值。
YOYO還在懷孕的時候,就加入了一個準媽媽群,經常和一幫同樣在孕期中等待寶寶降臨的媽媽們聊起產後將要麵臨的育兒問題。有一次,一個媽媽在群裏提到了辭職回家待產,準備做“全職媽媽”的事,沒想到竟然在小小的群裏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紛紛發表意見,一時間好不熱鬧。YOYO發現,群裏的準媽媽們分為兩派,一派是擁護全職媽媽的,她們表示自己也經常產生辭職衝動,想要回家以照顧孩子為事業;還有一派則是堅決反對做全職媽媽的,她們大多以事業為重,或者是因為家庭的壓力不能不繼續在職場上打拚。
擁護全職媽媽的那一派理由很充分:全職媽媽可以更好的照顧寶寶,為寶寶的成長保駕護航;反對全職媽媽的那一派也振振有詞:隻有工作才能為寶寶的成長創造更多的價值,經濟條件決定了寶寶的成長環境好壞和物質基礎的高低,有了寶寶以後,媽媽隻有通過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為寶寶創造更好的生活。
準媽媽們不同觀點的兩極分化讓YOYO很矛盾,YOYO是做新聞記者的,平時工作特別忙,還經常加班,有時候一連忙上好幾個星期都沒法休息。懷孕期間,為了不讓她太過勞累,社裏的領導沒少給她特殊照顧,可是工作上的事總得有人幹,於是同一個部門的其他同事就得幫著YOYO來分擔任務,弄得YOYO很不好意思。YOYO的家境不錯,爸爸媽媽都是退休幹部,先生又是私企老總,大家都勸她幹脆辭掉工作全家安心待產算了,等生完孩子之後如果願意上班再找工作,不願意上班就安安心心留在家裏做全職媽媽。
YOYO原本也有些動搖,打算要麼就聽家人的勸告,留在家裏安心照顧寶寶算了。可是,現在YOYO才發現,原來做全職媽媽是件這麼可怕的事情,群裏那些反對全職媽媽的網友們所列舉的例子把YOYO嚇壞了。她們有的說某某同學做了全職媽媽不到兩年就遭遇老公背叛;還有的說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就是因為選擇做了全職媽媽,結果整整五年都再也沒找著工作,徹底和社會脫節了;甚至還有更可怕的說全職媽媽很容易得抑鬱症,因為長期待在家裏鬱鬱寡歡,最終需要通過看心理醫生來進行治療。
這些例子讓YOYO一下子對自己的決定沒有信心起來,如果全職媽媽真的有那麼多不利因素,那她選擇回歸家庭之後會不會也受到這些困擾呢?這種矛盾就像影子一樣纏住了YOYO,讓她在懷孕期間開始變得憂慮重重起來。雖然社裏的領導已經明確表示:隻要她願意,休完產假可以隨時回到單位上班,可是YOYO心裏也明白,社裏的競爭那麼激烈,等到自己休完產假回去,恐怕早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