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鋆(1 / 3)

長孫明鏡的生辰是在六月底,原本她想著這時候昌陽公主的婚禮已經參加完,也差不多回到封地了,卻不想豐淳和皇後以元秀笄禮為借口,留了兄弟下來觀禮——得到這個消息時,和當初入長安聽到任秋案滿城風雨時的心情恰恰相反,瓊王夫婦越發憂愁,齊王與長孫明鏡倒是大大鬆了口氣。

任秋之案已經了結,豐淳親自指了一個哥舒夭娘給齊王做補償,又借著昌陽公主的下降給齊王府賜了一批東西——實際上從長孫明鏡的角度來看,就是沒有這些補償,聽說了那外室子被判斬刑,且依舊姓著任,她心裏就很好過了。

到底任秋是齊王的私生子,又不是她的兒子,他死了還能換到些好處,長孫明鏡何樂而不為?

至於被留下來觀禮……任誰也能猜到豐淳主留的其實是瓊王,齊王不過是附帶罷了。

實際上當初被派到封地上麵去,又何嚐不是因為瓊王的緣故?那時候憲宗皇帝已經病得十分厲害,羅美人因為憲宗終究沒有廢棄豐淳,見狀憂急之下,居然生生在憲宗前麵去了,原本先守了母喪的李儼本不該遠遊的,但憲宗皇帝心中擔心自己駕崩後,豐淳容不下李儼,或者李儼心有不甘……所以在病逝前召見杜青棠等人,吩咐自己梓棺出宮,立刻叫李儼攜王妃一起赴瓊州去就藩。

這樣豐淳才登基後,因為是憲宗臨終遺命,也不能立刻把他召回來,等豐淳梳理完朝政,時間好歹過了一些,或者兄弟之間不會那樣仇視了。當時就因為憲宗諸子都留在長安,單獨叫李儼就藩太過打眼,於是齊王也受了牽連,一起被打發出去,那時候楊太妃還為此去了憲宗麵前哭訴,卻被憲宗以她還有昌陽公主陪伴為理由堵了回來——而代王則是以崔太妃隻此一子的借口留了下來。

說到底,也是因為齊王平庸,在憲宗諸子裏麵最不顯眼,再加上他的生母楊太妃雖然誕有一子一女,但究竟不及後麵的羅美人、紀美人與盛才人那樣得意,又沒有強勢的外家,而代王再如何性情不受憲宗喜歡,到底是博陵崔的外孫。

與在憲宗諸子裏麵最不得意的齊王所不同的是,長孫明鏡是長孫家長房嫡長女,她自小生得明豔動人,因是孫輩裏麵頭一個孩子,雖然是女郎,但還是被祖父祖母養大的,極受疼愛,沒出閣做女郎時養就了驕橫的性情,說起來當年倒與郭家養大的薛娘子頗有些相似,但她與薛娘子不同的是她身份比薛娘子總是高貴的,畢竟是長孫家嫡出的女郎,也因此這個緣故,婚姻上麵就讓父母頭疼了,世家嫡長女,才貌雙全,卻是個飛揚跋扈的性情——做女郎與做人媳婦究竟兩回事!

後來宮裏當時的王惠妃召長孫明鏡入覲,長孫家一度還心驚膽戰了段時間,那時候憲宗皇帝還沒病,宮裏新進的盛才人與長孫明鏡當時也差不多年紀——最後結果出來是婚配齊王,這才鬆了口氣。

剛過門時,雖然嫁的人身有王爵,長孫明鏡心裏到底是不服氣的,畢竟齊王委實太過平庸,就是放在了世家子裏,也是平庸——長孫明鏡那時候究竟也才二八年紀,心裏還是盼望過嫁得出色郎君的時候。

結果才成婚不久,她又知道了任秋之事,對齊王便更不滿意了,任秋一事上麵,楊太妃還插了一手,但當時憲宗皇帝還在,楊太妃雖然算不上多麼聰明,但究竟是侍奉過憲宗多年的人,知道齊王本就不怎麼得憲宗喜歡了,若是再將任氏母子的事情鬧出來,臉上怕是更不好看——長孫明鏡也是拿住了這一點,才叫楊太妃與齊王都歇了讓任秋歸回族譜的心。

想到此處饒是事隔多年長孫明鏡也不禁暗自冷笑了一聲,楊太妃與齊王說得倒是輕巧,為子嗣計——那時候自己才過門不足一年,哪裏就要為子嗣擔心了嗎?雖然任秋到底沒能姓上李,但在李釗出生前楊太妃可沒少折騰她,不時召她進宮去,話裏話外總是不肯叫她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