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零九章 代王妃(1 / 3)

宴到中途,代王妃見席上人都有了幾分醉意,連帶元秀也喝了幾盞土窟春,麵上泛出豔色,她趁機問道:“九妹若是喝多了,趁你三嫂忙著,不如我陪你去休憩下?”

“也好。”元秀酒量不大,但也能喝上幾盞,隻是極易顏酡,這會卻還是清醒的,但聽代王妃話中之意似乎有話要說,心裏有數,便趁勢起身,這時候長孫明鏡在略遠的地方招呼著,昌陽公主與和靜郡主兩個行著酒令,旗鼓相當,正喝得興高采烈,卻沒有注意到她。

因陶景年在偏廳休憩,代王妃對齊王府的地形極為熟悉,便沿著有屋簷遮蔽的回廊,到了距離正廳有段距離的一處水閣,這水閣四麵透風,掛著淡青色仿佛煙霧般的煙羅紗,地方不大,但因臨水,雖無冰盆,倒也清涼。

代王妃令跟著兩人的侍者都留在閣外伺候,笑著挽住元秀的手道:“咱們兩個說幾句私房話罷。”

“便聽二嫂的。”元秀笑了一笑跟著她進了水閣,兩人在臨水的那一麵坐了,代王妃略頓了一頓,便道:“我素來知道九妹聰慧,因此也不繞圈子了——南風那孩子委實不堪造就,當初也是為了這個緣故,他的父母才想著法子,托人把他送進了神策軍中,本以為有軍規約束,何況袁統軍素來沉穩,哪裏想到這一回袁統軍雖然是一片好意的抬舉他,卻不想他自己不爭氣,膽大妄為,冒犯到了九妹頭上,按理說,我雖然姓崔,但進的卻是李家門,自然是站在妹妹這邊的。隻是……”

代王妃苦笑了下道,“若是崔家旁的孩子,我定然是沒臉來與九妹說這一番話,這南風他自小得了太妃的眼緣,這些年來就是鋆郎在太妃麵前也才能比上一比,老太妃年紀大了,難免更加注重子嗣,原本是想親自進宮求一求九妹的,隻是想著等九妹怒氣平息些,誰想九妹如今卻又忙了起來,因此並不敢特特前去打擾,趁著今兒三嫂作壽,太妃讓我把這番意思帶到。”

元秀眯著眼,淡淡笑了一笑,崔南風與馮騰的事情可大可小,更何況裏麵還夾進了一個盧家二十六娘,那就更複雜了,代王妃說什麼崔太妃在元秀回長安後沒有立刻進宮拜訪是因為想等她怒火略消全然是借口,恐怕是因為宮裏傳出中宮和華妃雙雙有孕,三位芳儀裏麵一個有傷,一個要撫養皇子,還有一個進宮時日尚淺資曆不足,因此皇後說動了豐淳讓元秀代為執掌宮務,崔太妃這才急了——先前的鄭美人小產事,元秀還隻是受托付徹查這麼一件事,博陵崔家在宮裏沒有妃嬪,他們倒也不怕因此燒身。

可中宮之權卻不一樣——別瞧隻是打理六宮,長安各家的關係千絲萬縷的,旁的不說,盧家二十六娘與宮裏的盧芳儀可不就是同族的堂姐妹?

而且此事也叫長安更加清楚了元秀公主聖眷之隆,是遠勝其餘諸位公主的,崔太妃雖然是博陵崔氏出身,又有親子代王,可也不願意輕易得罪了深得兄長重視的元秀,可崔南風雖然不爭氣,到底是太妃疼了多年的子侄,因此仍舊是讓代王妃過來開了口。

想到方才才進正廳、長孫明鏡去迎瓊王妃時湊過來的馮氏,大約就是崔南風的母親了,也是馮騰的姑母。因那崔氏態度冷淡,加上元秀沒有徹底了結崔南風與馮騰之事,本就為了崔太妃這一支,那馮氏未免有些不夠看,因此接下來都不曾理會她們,想來也是代王妃見馮氏幾次獻殷勤都被元秀冷落,這才不能不親自出麵。

這麼說起來,王子節將宮權交到自己手裏,也不一定全是因為豐淳為了借此可以名正言順的拖住自己,還有她本身借豐淳這個打算順手推舟之意——若如今宮權還是王子節打理著,崔太妃要為崔南風說情,昭賢太後已經去了,崔太妃少不得要尋王子節迂回,王子節把宮權這麼一交,卻是避過了這麼個兩麵不討好的差事。

“二嫂剛才也說了,雖然二嫂是姓崔,可進的卻是我李家之門。”元秀想到此處,淡然道,“說起來太妃也是我李家的人呢,卻不想對崔家一個子侄到比本宮還要親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