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 市中殺(十五)(1 / 2)

“他要告訴六哥什麼?”元秀不解的問道,“這老內侍這些年來一直都守著羅美人從前住過的宮室不曾離開過,說起來太極殿除了大典的時候外平素都是不用的,自從先帝駕崩之後,更是隻有楊太妃在那裏住,平時咱們都住著大明宮與興慶宮,他一個守著空宮的內侍能夠得到什麼了不得的消息?”

昔年瓊王李儼與豐淳爭位的事情元秀自是清楚的,而豐淳對這個兄弟的恨意也不難理解,元秀因是公主的緣故,又與李儼差了好幾歲,與這個六哥談不上什麼恩怨,但她究竟是要站在豐淳這一邊,又因為嘉城公主自幼就一心向道的緣故,與兄弟姊妹們的感情都不深,瓊王李儼當初被豐淳借口元秀笄禮留在了長安,元秀也未放在心上——到底豐淳才是她親近的兄長,就是豐淳當真殺了李儼,元秀也不過過府應個景兒罷了,她從小到大對這個六哥統共也才見過幾麵,自己又有同母所出的親哥哥,若不是當著人的麵,要叫她對李儼怎麼個兄妹情深法,還真是難為了。

但如今聽豐淳說著卻是茫然了,羅美人比憲宗皇帝去的還要早一點,從那時候起這老內侍就守著宮門捱日子了,宮女尚且有放出去的一天,縱然因著年紀難以嫁到合適的人,總也是能過的,內侍因著去勢的緣故,便是出了宮門也無法成家,尤其是服侍過貴人的內侍,跟著妃嬪之流身邊總也是享受過的,像這老內侍這樣的情況,羅美人死後若是沒有旁的宮裏要人,緊接著又是憲宗皇帝駕崩,若是宮女想要趁機出宮都是使得的,隻有內侍出了宮也過不了常人的日子,還冷冷清清的,多半便求一個恩典繼續守著舊主的地方,如此得一個忠誠的名聲,到老進慈濟所也算是條生路。

這種老內侍在宮裏雖然資曆久,但因為上頭沒了貴人遮蔽,從前服侍的貴人若是還有幾個對頭活著——譬如楊太妃,日子也是談不上好過的,羅美人先前的宮女便都借著她去世出了宮嫁人去了,如今守下來的也就這老內侍一人。

他在宮裏這樣捱著日子,太極宮又是在長安三內裏頭最不常用的,卻有什麼消息要通知了瓊王?

元秀卻是糊塗了。

豐淳看了她一眼,臉色複雜,半晌方道:“那件任秋案,孟光儀上殿稟告之時你也在的,想來之後也是留意過的,你可還記得任秋之母任氏的來曆?”

他這麼一說元秀頓時想了起來——說起來這任氏,雖然是齊王的外室,但真正論起來還真是與瓊王有關——先前憲宗皇帝帶著後宮與群臣於驪山避暑之際,因著羅美人之父染病,當時瓊王年少,齊王便自請陪了他回長安探望,為此還得了憲宗皇帝的誇讚。

隻是那時候齊王也才束發一年,不過二八年紀,結果到了羅府之後一切如常,惟獨告辭的時候看到了才為孀婦的任氏因家貧尋上羅家商議其夫的喪葬之事,任氏之夫雖然是羅家人,可是按著輩分還是瓊王的舅父,如此來說,也勉強算是齊王的長輩,齊王盯著她看了半晌,最後甚至出言詢問,羅家哪裏還不知道他的意思?若是羅家的女子,既然擔了一個長輩的名聲少不得要問一問羅美人的,可任氏隻是羅家婦,又不是羅家女,她那時候丈夫已經死了,羅家樂得做個好人,甚至還幫著齊王尋了一處院子安置了任氏。

這任氏論年紀卻是比齊王還要長兩歲的,那時候齊王還沒議婚,如此有了任秋後,齊王開始議婚了,才察覺到此事的重要,隻是楊太妃雖然對任氏談不上喜歡,卻對任秋一向維護,再者憲宗皇帝膝下的諸子女裏頭,長女平津的例子已經在前,如今輪到了兒子,憲宗皇帝也惟有大怒一番、重叱了他後,又尋個由頭賞賜了長孫明鏡作為安撫,同時不許他認回任氏與任秋。

不過任氏也算有本事,固然齊王對憲宗皇帝畏懼如虎,這些年來對他們母子的撫養與照料倒也一直沒斷,就是長孫明鏡誕下了齊王世子李釗後,齊王也不過是不再親自去探望,但每個月的份例總是不少的。

“那老內侍是要提醒六哥此事麼?”元秀皺起眉,“但,任氏的來曆,連我都是稍加打聽便曉得,如今羅家雖然談不上多麼得勢,好歹當年之人都在,難道會不提醒六哥?再說當年三哥還是陪著六哥去了羅府呢!”

豐淳眼神晦明,搖頭:“那時候李儼年紀小,記得不清不楚是一個,另外那老內侍身處深宮,等閑也難打探到宮外的消息,等他聽到後,倒是立刻想起了此事,他去行刺楊太妃,一來是把事情鬧大,可使宮外得知!二來,卻是在告訴李儼,事情與楊太妃一係有關,他也未必脫不了關係!後麵這一條,那老家夥倒是猜對了,我原本是打算借著任秋一案,好生收拾李儼的,可不想……”說到這裏,他忽然住了口,若有所思,元秀皺眉想了片刻,道:“任秋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孟光儀還為此遇了刺,可是真的假的?”

雖然在京兆府的大牢中任秋說他是因為王展出言不遜,而那鶯娘偏生又幫著王展譏誚於他,盛怒之下才殺死了鶯娘,但若是如此簡單後麵孟光儀遇刺之事卻顯得使人狐疑了,若是王展的話——任秋案前前後後壓根就不曾提到過這位司徒,畢竟王展的身份資曆放在那裏,就是楊太妃一係知道了此事,也不願意輕易招惹上太原王——在宮廷之中為難與頂撞王子節是一回事,王子節雖然是王家之女,可王展乃是太原王嫡支家主,這對父女看尊貴自然是女兒為上,但論起了真正的分量到底還是數王展,楊太妃一係可不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