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嬤一見兩位貴婦, 忙上前行禮道:“見過姑太太, 見過姨太太。”又對稱為姨太太那婦人身邊的一名妙齡女子道:“見過表小姐。”
朱贏看著兩人, 兩人毫不掩飾眼中輕視之意。
“既知本宮是公主, 何以不見禮?”朱贏問。
姑太太李鑒華嗤笑一聲, 道:“你既已嫁入琅琊王府, 論輩分便是我等晚輩, 豈有長輩給晚輩見禮之理?”
朱贏不怒不氣,隻若有所悟道:“哦,如此說來, 琅琊王府的規矩是,輩分大過君臣了。”她當即掙開左右侍女的攙扶,斂裾屈膝, 向兩人端端正正地行了個晚輩之禮:“朱贏見過姑母, 見過姨母。”
李鑒華似是沒想到她會這麼快服軟,正發愣, 姨太太穆元禧看著尚嬤問:“你在寫什麼?”
尚嬤頭也不抬, 羊毫在身邊侍女捧著的硯台裏蘸了蘸, 繼續在冊子上奮筆疾書, 口中道:“老奴是朱贏公主的教養嬤嬤, 記載公主起居言行是老奴日常職責之一。公主每天說過的話, 做過的事都要記載下來,一式兩份,一份呈交宮裏, 一份留作存檔。”
李鑒華與穆元禧麵色丕變, 兩人互看一眼,同時向朱贏行禮道:“臣婦參見朱贏公主。適才臣婦得見公主天顔,驚喜太過,以致手足無措,如有失禮之處,還請公主見諒。”
兩人前倨後恭的無恥樣,直讓朱贏自愧不如。
朱贏剛想叫兩人免禮,“姑母,姨母,你們在做什麼?”李延齡過來了。
齊嬤忙道:“見過三爺,回三爺,姑太太和姨太太正在給公主行禮。”
李延齡目光轉到朱贏臉上,燦爛的晨曦也隻顯得那雙眸子更加冷漠而已。
他盯著朱贏,冷聲道:“琅琊王府隻能有我李延齡的內人,你要擺公主架子,就滾回宮裏去。”
李鑒華急得去扯李延齡的袖子,向尚嬤那邊抬了抬下巴,然後又搖搖頭。
李延齡濃眉一皺,抬腳就向尚嬤走去。
朱贏身子一移,攔在李延齡身前道:“夫君請息怒,姑母和姨母適才已告誡過朱贏,王府裏隻有晚輩,沒有公主。朱贏會謹記的。尚嬤嬤是朱贏的教養嬤嬤,一言一行隻為了規矩朱贏,別無它意,還請夫君不要介懷。”
李延齡一手撥開她,徑直走到尚嬤麵前,從她手裏抽過冊子,掃了兩眼,見冊子上隻記了朱贏公主在王妃院前偶遇姑母與姨母,雙方互相見禮,言行無差。
李延齡冷冷地看了眼麵無表情的尚嬤,將冊子扔還給她,轉身向敦睦院走去。
朱贏困難地跟上。
到了嘉意堂,堂內人倒是不多。
主座上一左一右坐著琅琊王李承鍇和王妃穆元祺。
下麵右邊坐著那位在帝都足呆了二十餘年的嫡長子李延壽及她的妻子孟氏,還有一雙兒女。
左邊坐的應該是被李延齡搶了世子位的李延年及其妻子羅氏,羅氏身邊站著兩個兒子,腹部鼓起似是有孕在身。
眾人見新人來了,齊齊看過來。
朱贏今日穿了件正紅色鳳凰掐金錦繡華服,頭插攢珠累絲金鳳大頭釵,耳墜赤金流蘇鑲紅寶耳環,胸前掛著有鳳來儀赤金瓔珞紅寶福鎖項圈,腕子上仍是戴了十八個龍鳳金鐲。
這一身行頭是按著儀製穿戴的,可惜朱贏年小體弱,根本還未長開,撐不起這一身華貴。與一旁高大挺拔軒昂英氣的李延齡更不匹配。
她身高僅到李延齡的胸。
一般公主下嫁,給公婆敬茶是不需下跪的,有些身份低些的公婆甚至還要反過來拜見公主。
但琅琊王夫婦麵前卻端端正正放著兩隻蒲團。
朱贏明白自己也就空有個公主的名頭,實際什麼靠山都沒有,故而也沒什麼抗拒之心,老老實實地過去跪了,磕頭敬茶。
琅琊王李承鍇五十出頭,頭戴金冠身穿王袍,一張端正的國字臉,眉宇間英氣颯然,卻也不苟言笑。
朱贏磕頭奉茶,叫了他一聲父親,他也隻淡淡“嗯”了一聲,遞過來一個輕飄飄的紅包。
然後是拜見穆王妃,穆王妃賞了她一對成色極好的翡翠元鐲,看她冷汗涔涔麵色蒼白,目帶憐憫道:“可憐見的,小小年紀千裏迢迢地從帝都嫁到我新府,這小臉都瘦脫了形,日後也不必日日來請安了,且好生將養著吧。”說著又招手讓身後兩名侍女上前,繼續對朱贏道:“芳美芳滿這兩個丫頭跟隨我多年,都是得力的人,以後就留在你身邊伺候。”
朱贏恭敬道:“多謝母親關心。”
接下來便是見過同輩兄弟了。
李延壽夫婦是隨著朱贏的送嫁隊伍一起回來的,雙方早已熟悉。不過李延壽在帝都過了二十餘年謹小慎微的生活,做小伏低的習慣早已深入性格,見朱贏以弟妹身份向他行禮,還有些誠惶誠恐。
二伯李延年與李延齡之間隔著一位嫡女李惠寧,故而弟兄兩個差了七歲,李延齡今年21,李延年28。
朱贏略略一看,三兄弟間數這李延年長得最好,真正是膚白如玉劍眉星目,還未說話,眉目間已帶三分溫和,甩出一臉鋒銳冷漠的李延齡不知幾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