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嫁眾人的簡曆(2 / 2)

尚嬤道:“奴婢久居宮中,對這些柴米油鹽的事,並不十分了解。”

朱贏想想也是,翻翻簡曆,那個被她取名大薊的太監三十多歲,老婆孩子都有,半年前因為與鄰居爭執一時失手打死人命,為了避禍自賣己身進宮當太監的,他有生活經驗,當是能知道這些。還有那兩個莊頭的老婆,也可以問問。還有月例的事,也得參考著琅琊王府丫鬟奴仆的月例,盡快定下來,這個麼,問芳美芳滿應當就可以了。

如此又忙活了一個多時辰,朱贏心中終於有了個大概。這個朝代市麵上流通的主要貨幣是銅錢,一串錢是100個銅錢,一吊錢是1000個銅錢,一千個銅錢可以換一兩銀子。20個錢能買一鬥米,一鬥米到底多少斤,他們都說不上來,但大薊說,原先他在家時,他家有六口人,分別是他父親,他,他妻子,大兒子十六歲,小兒子十三歲,還有個女兒十歲,一鬥米也就夠他們吃兩天,這兩天中還隻有一頓能吃飯,其他五頓都得吃粥。於是朱贏推斷,三個大人每頓都吃飯的話,一天大概也就需要半鬥米左右,那就是10個錢。

她帶來的人連她在內一共63人,一個月米錢就是六七兩銀子。再加上菜錢,柴米油鹽薑醋茶,冬天火炭夏天冰塊,四季衣裳等分攤下來,一個月大約需要100兩左右。這還不算如果有人生病需要支付的藥錢。

然後就是月例,芳美芳滿是王妃身邊的二等丫鬟,每個月月例是二兩銀子,一等丫鬟有三兩,得臉的嬤嬤有四兩。而自二等以下,三等是一兩,其他統一是五百個錢。

比照這個月例製度,她身邊鄭嬤應該得四兩。真正的朱贏公主兩歲就沒了娘,而淩霄,鳶尾和三七到她身邊時年齡都很小,有那麼幾年,幾乎就是鄭嬤一個人在照顧四個孩子,在那人情比紙薄的深宮,所得月例又被層層剝削的情況下,所受的苦就無需贅言了,故而這四兩是應當給的。

而尚嬤,朱贏打算拉攏她,自然也就不能虧待她,也該與鄭嬤一樣,四兩。

鳶尾和淩霄還有三七都是與她患難與共過來的,情分不比一般,都給三兩。

芳美芳滿既然被王妃送給了自己,她自然也不好繼續讓王妃那邊支付她們月例,這兩人依舊算二等丫鬟,每月二兩。

大薊原本是木匠,算是有一技之長,雖曾經打死過人,卻是失手之過,朱贏覺得這人可堪一用,決定先給他一兩。

其他的暫且都給500個錢,看他們表現再慢慢提拔漲工資不遲。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月例要發掉47兩。

生活費和月例兩樣加一塊兒,一年差不多2000兩左右,而這些還不算逢年過節給長輩的禮物和給下人的打賞,以及平日裏人情往來。

琅琊王府層次在這兒,人情往來什麼的少了肯定拿不出手,朱贏自覺一年至少需得留一千兩的預備款。

今天上午認親時送給王爺王妃的禮物不算,光送給那些侄子侄女的金項圈就值五百多兩了。當然因著今天第一次見麵,朱贏的禮就備得厚了些。

也就是說,在朱贏自己不買任何生活必需品以外的東西的情況下,一年的固定開支大約需要三千多兩。

而朱贏現在有多少可支配的銀子呢?

朱贏當公主時,每個月按例有二十兩俸祿,但她拿到手的隻有七八兩,怕惹是非,她也從沒去問過其他那十幾兩上哪兒去了。

鄭嬤、淩霄、鳶尾和三七四個人的月例合起來隻有一兩左右,也不知被上麵克扣了多少。

而燕貽閣被克扣的也不止眾人的月例錢,吃用開銷都被克扣。在這種情況下,十兩不到的銀子,也就夠五人緊緊巴巴的過日子,十二年來,朱贏是一分錢都沒存下。

出嫁時嫁妝裏有現銀一萬兩,黃金隻有二百兩,尚嬤說一兩金大約能換十兩銀,那也就是一萬兩千兩銀子。

來緬州的路途中用了大約五十兩,今早送禮送了五百四十兩,王爺給的紅包裏有銀票一張,麵值一千兩,現在朱贏能支配的銀子就是一萬兩千四百多兩銀子。

而她原來一年俸祿240兩銀子,俸米300斛,下嫁外藩後翻倍,一年俸祿480兩,俸緞15匹。並不頂事。

陪嫁的金銀器具值錢物件倒也不少,但她也不能拿去賣或當,所以說,她這個苦逼的下嫁公主,琅琊王世子妃,整頓好內宅之後,下一步就該想著怎麼掙錢養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