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大齡女孩娥姁的傳奇婚姻

公元前214年,丁亥,秦始皇三十三年。

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秦始皇完成了他巡行北方邊境的壯舉之後,以皇帝的身份向嶺南地區派兵,並謫發罪犯、贅婿、商賈戌守南部邊疆。下詔開鑿靈渠,聯接湘江、漓江;進兵取嶺南地,置桂林(今廣西桂平西南)、南海(治今廣州)、象郡(治臨塵,今廣西崇左)。大將軍蒙恬擊敗匈奴,收複了黃河河套以南地區的大片土地,設三十四縣,開始修築秦帝國北部邊疆的防禦屏障——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屺縣),順黃河北至河套, 傍陰山至遼東,世稱“萬裏長城”。

大秦帝國,在這一年達到了輝煌的頂點。

這些國家大事,與那個名叫娥姁的大齡女孩無關。

娥姁那年二十八歲,按照秦漢時的婚俗,女孩子到了十五六歲,就一定要出嫁了。猶其到了漢代,嫁女之早更為前後所未有,娥姁成為皇太後之後,她稱製時製定的法律,就規定“女子年十一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女孩子到了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年齡嫁不出去,就要向地方政府交納一定數目的罰金。交多少呢?“五算”。一算是一百二十錢,五算是六百錢。《班昭傳》載班昭十四歲“執箕帚於曹氏”,《漢書·上官皇後傳》記上官氏被立為皇後的那一年“年甫六歲”。可是,為什麼娥姁一直到了二十八歲還沒嫁人呢?

這當然和她父親有關。

那一年,呂公舉家從單父搬遷到了沛縣。

此時,這個家庭已經是一個七口之家了。除了前麵講到的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呂澤、小兒子呂釋之、長女長姁、次女娥姁,呂公夫婦又有了一個小女兒,取名呂媭。

呂公一家本來在單父縣生活得好好的,可因為一場突發事件,就在那一年,舉家搬遷到了沛縣。

呂公為什麼要遷居沛縣?史書上記載的原因是“避仇”,也就是為了躲避要加害他的仇人。避誰之仇?史書上沒有記載,流傳在單縣的民間傳說是,呂公所居的呂堌村不遠桃花溪南岸,有一個叫黃家堡的村子,那村上有個姓黃的富豪,他的三兒子看上了呂雉,求親未果,挾恨報複,陷害呂公。黃家勢力大,呂公鬥他不過,接受了二女兒呂雉的建議,舉家搬出了呂堌村。

呂公這人好交往,朋友多多,後來一位朋友居然當了沛縣的縣令。有這麼一位故舊,大樹底下好乘涼,躲到這兒來,有地方長官做蔽護,自然就有了安全保障。而且沛縣這地方在秦時是個大縣份、大地麵。按照秦代的官製,縣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分“令”和“長”兩個級別,大縣的行政首長叫“縣令”,小縣的行政首長叫縣長。縣令的級別要比縣長高半格。

娥姁姑娘雖是大齡未婚女青年,但一樣有女孩子的天真爛漫,而且很有器識,做事利落果敢,在呂家四個兄弟姐妹中是最出眾的一個。她沒有及時地嫁出去,是因為她老爸相信了一位相麵先生的話,那位相麵術士給童年的娥姁看過相之後,就預言此女必待貴夫而嫁。呂公自己也會看相,他對相麵先生的話深信不疑。沛縣的縣令也看上了娥姁,幾次來提親,呂公雖與縣令交誼深厚,但對這個問題一直不明確表態,他覺得自己這個二女兒等待的“貴夫”不會僅僅是一個縣令。 呂家安家之後,縣令自然要舉行一個像樣的接風宴會。他手下的人忙著操辦,積極張羅。縣裏的大小官吏、頭麵人物聽說縣令老家來了貴客,也都願意趕來祝賀。這一下,呂公新安居的廳堂裏,熙熙攘攘擠滿了來祝賀的客人。

主辦這件事的人名叫蕭何,是沛縣衙中的一個吏掾——相當於政府辦公室主任——他負責招呼往來的客人。

客人們自然不是空著手來的,有的帶了賀禮,有的帶了賀錢。客人來得越來越多,廳堂裏坐不下 ,蕭何就大聲宣布:“凡賀禮不滿一千者,請坐於廳下”。這時進來了一個執事衙役,拿進一張名帖,高聲叫道:“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

所有的人都被嚇了一跳。為什麼呢?這份賀禮實在是太重了。

按照當時的工資標準,這一萬錢差不多等於一個萬戶以上的縣最高長官“大嗇夫”——也就是縣令十三個月的實物工資。按當時的糧食價格,穀物每石一百錢,縣令實物工資為穀600石,這樣算起來合十三個月的實物工資;相當於1。57斤黃金:《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時價,黃金1斤值6350錢。按照當時的物價,可買粗麻製作的大褐170件(每件18斤,價格為60錢),布18匹(《九章算術》記布每匹最低時125錢),關中地區以外的好地30餘畝(《九章算術》謂“善田一畝,價三百,惡田七畝,價五百”,這是漢初的價格,與秦時差不多)。

主人呂公更是大吃一驚,連忙起身,到大門口迎接。一看來人,四十歲出頭年紀,氣宇軒昂,不同凡夫。

來的這個泗水亭長劉季,就是後來的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當時他叫劉季,是按兄弟的排行叫下來的。他大哥叫劉伯,二哥叫劉仲,三哥應該叫劉叔,但是史書上查不到任何記載,或許沒有長大成人就夭折了。他最小,就順著叫劉季了,相當於劉老四,算不上是個正而八經的名字。劉邦這個很響當當的名字是他當了皇帝才叫起來的,大概取“定國安邦”之意。《史記·高祖本紀》曾說劉邦“姓劉氏,字季”,屬於誤載,或是傳抄的錯誤。所以唐時司馬貞的《索隱》進行了一番辨正:“此單雲字,亦又可疑。按漢高祖長兄名伯,次名仲,不見別名,則季是名也。故項岱雲:‘高祖小字季,即位易名邦,後因諱邦不諱季’”。伯、仲、叔、季是當時表排行的稱呼。“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所以,現在人們稱父親同輩中較之年齡大的人為“伯伯”,較之年齡小的人為“叔叔”。劉邦出身微末,不可能有字。不但劉邦無字,他那些開國功臣們也大多數沒有字,隻有名,如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等。有“字”的隻有張良,字子房,因為他是韓國舊貴胄之後。這是一個特例。後來成為劉邦的對手的項羽也是有名有字的,名籍,字羽,一字子羽。因為項羽是貴族出身,他的家族在當時是楚國有名的望族。世世代代都是將軍。但劉邦就不一樣了。他純粹的布衣,純粹的草根階層。所以當了皇帝後他就立即為自己改名-----不,嚴格地說是給自己重新取名。一個皇帝叫“劉四兒”,那成什麼體統。不但自己改名,他兄弟的名字也要改。大哥死了,三哥壓根就沒成人,他們的名字就用不著改了。二哥也不能叫劉老二了,改名劉喜。劉家坐了天下,是莫大之喜,就改叫劉喜了。

雖是無名之輩,劉邦卻生了一副貴相。《史記·高祖本紀》說劉邦“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隆準,就是鼻子高挺,鼻頭大。龍顏怎麼講呢?《文穎》的“集解”說“高祖感龍而生,故其顏貌似龍,長頸而高鼻”。額頭寬闊,雙頰端正,而且脖子很長,還蓄了一把漂亮的大胡子,這不僅是當時最時尚的美男形象,簡直就是異相了。《史記·張守節正義》引《河圖》說:“帝劉季口角戴勝,鬥胸、龜背,龍股,長七尺八寸”。鬥胸,是胸部挺直;龜背,指脊背硬朗;龍股,是說他手腳長而有力。身高七尺八寸,折合現在的高度,大概在一百七十六到一百八十公分之間,算是個大塊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