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朔兒意識到了:要想完成自己的三個願望,需要得到這位素琴姑姑的幫忙,可是對於一個以前還過自己的仇人來說就算自己願意,素琴姑姑會願意嗎?這位呆在深宮幾十年的深懂宮闈心計的女人能沒有“在朔兒飛上枝頭變鳳凰的那一刻,朔兒會反過來加害自己的”的顧慮嗎?朔兒該如何打消姑姑的顧慮,助自己的一臂之力?
朔兒的目前的任務就是要贏得姑姑的信任,才能在這深宮中生存下去,為了活命,人必須堅強起來,別無它法。朔兒白天很低調的做事情,晚上就開始考慮,雖然姑姑現在不會為難自己,但是要想姑姑幫助自己,以現在的關係是不夠的,在自己回到家之前,必須依靠姑姑這雙肩膀,可是姑姑每天都是忙著瑣事,和其接觸的機會很少,就算接觸了也是幾個姐妹一起的,沒有單獨相見的機會。朔兒又看起了那本其他宮女看不懂的書籍---史記,想想古人的例子,想想自己的目前的情況,想想平日裏麵所看的小說,想想自己看過的電視劇,這些素材之中的人們是怎麼的計謀,自古兵家雲,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前有趙括犯忌的慘敗,又有馬謖失街亭之教訓,朔兒想來想去,此時姑姑正是動“情”之時,人老了,事情看淡了,必須以情去感化她,贏得她的同情,頓時朔兒心生一計。
第二天,朔兒早早的起來了,想找個合適的時機,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姑姑。可是姑姑一直是忙裏忙外,在場的人又多,朔兒不方便在“眾目睽睽之下”喊叫姑姑,那樣豈不是“鶴立雞群”,既來之則安之,找準時機再說......以整天朔兒都是心不在焉的,過幾天就是德妃娘娘的千秋節,宮裏都是忙裏忙外的,不敢懈怠,姑姑也勤加檢查,導不出空兒。這是恰巧,晚飯將至,其他的宮女忙著收拾準備晚餐。朔兒見姑姑這才停下來,忙上前跪在姑姑麵前“請姑姑救我......”
“朔姑娘,這是為何,有什麼需要難處?”
“回姑姑的話,朔兒想出人頭地,想請姑姑教我,姑姑在這深宮多年,如果姑姑能幫我的話,朔兒定能少走許多彎路,少碰些壁,朔兒求姑姑成全。”
“朔姑娘,你言重了,我一個快要年過半百的人,怎麼幫得上你呢?姑姑我雖然在深宮多年,那是承蒙皇上,太後及其給位娘娘的眷顧,才得以生存,朔兒姑娘這可是為難老奴了,姑姑身在這雜役房當差,隻求不辜負皇恩,今生就知足了,至於朔兒姑娘朔兒姑姑可幫不了你呀,好了,起來,一會兒要是其他人看見就不太好了。”姑姑麵帶微笑的說到。
從這微笑中朔兒以自己學過心理學的敏銳嗅覺,和察言觀色的洞察力,知道了姑姑這是打馬虎眼,不想幫忙。
“是,姑姑,朔兒聽姑姑的。”朔兒這一招正是投石問路之計,探探姑姑的口風,第一次不可太明顯,那樣隻會惹怒姑姑,得人心者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讓自己的“獵物”在潛移默化中幫助自己,這才是史記這本書的所能領悟達到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