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輕拂泛黃殘卷,紙上繾綣可堪眷戀?
雲散當年,春風少年,
且唱一曲生死皆由天。
——
“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有書生執扇遙指遠處青山,目含向往,語有感觸,輕吟詩句,罷了之後遺憾低喃:
“憑此人間極景,想必誰人視之都忍不住將其讚美,憾之我等不可攀登而上,但亦慶之無人可以褻瀆……”
書生搖著頭一屁股落座之後,君瑜才捂著自己險些被酸掉牙的腮幫子輕輕吸了口涼氣。
她雖然因書生的一頓之乎者也而略感精神疲勞身體遲鈍,但也並不否認書生對於眼前景象的讚美詩句,她甚至覺得書生之詩美則美矣,雅則雅矣,但卻缺失了自然的幹淨與雲海的淡泊於世俗,此等無雙之地,還是返璞歸真的話語才可形容。
簡單來說,眼前景色,幾個字來形容——美!仙!聖潔!巍峨!
撼人心神!
此處為兗日帝國邊塞之地的城池,亦是她下山之後背道而馳的那一條道路。
說是邊塞,實際上卻沒有邊關的落日孤鴻與黃沙漫天,甚至連尋常邊關應有的數萬守邊將士都不存在,整個城中加上或路過或定居的百姓,都不超過三千人,是兗日帝國中屈指可數的小城之一。
蒼海與兗日雖在戰略位置上確實比鄰而居,百年間因懼相於天譴,期間小的摩擦未間斷,大的戰爭烽火不燃起。
但互相而鄰的赤陽城與洛城卻從來都未起過衝突,這百年間更是和諧友愛門戶大開地接納往來行人,城中守軍稀疏少見聊勝於無。
兩城並非已締結良好關係相互許諾永不打仗,而是因他們之間存在一處天然的屏障。
此屏障並非天塹壕溝,也非原始森林或有洪水猛獸,而是一座山勢並不陡峭的巨大山脈——丹陽山脈。
兩國因山而畫,以山為界,卻也極為默契地並未將丹陽劃在自己國下。
古籍中記載,丹陽山脈自千年前人族開始擁有自己的曆史時便已存在,無人可以追溯其源頭,無人知曉這座巨大的山脈至今已存在多久。
它應亙古便已高聳如雲地矗立在此,似一位壽命永存的巨人般,在這九牧之上庇佑著千萬百姓。
經過數千年的風雲變幻江山迭變,但卻從未有過任何一國將丹陽堂而皇之納入自己國中,並入自己疆土。
相傳三百年前,曾有位一統九牧五大帝國的大帝,他在征服了九牧之上所有能夠與本國匹敵的疆域國土之後,豪氣幹雲地宣布將丹陽一同納入版圖之中,此後,三年間,此國未降一滴雨水,大地幹裂寸草不生,諾大九牧之上生機慘淡,僅丹陽之上,百花鬥豔綠意盎然。
此三年間,並未有人見過所謂丹陽之上存在的“神仙”,但丹陽以其鮮活生命的存在,切切實實警告了那位大帝——丹陽,同你國中其他土地,不一樣!
自此,曾不可一世的那位大帝終是宣布丹陽不本國之地,而後七天,暴雨降下,黎明百姓生機方歸。
千百年間,無論九牧之上或戰火紛飛或祥和太平,丹陽都安靜佇立於那方土地之上,不悲不喜,俯視九牧大地。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