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培養料發酵完成(1 / 1)

終於到了這一天,培養料二次發酵完成。宋劉氏和孫大啟這幾天一直在觀察記錄,培養料的變化,最後看到真的如宋靜手冊所寫,已經是對種植蘑菇充滿了信心。

所以一大早宋劉氏就提醒孫大啟在村裏敲了鑼,讓南河村好奇的人們記得到了這一天了,應該去宋家看看播種蘑菇的培養料現在是什麼樣子了。

這一次來圍觀的人可比上次的多,自從宋靜上次邀請了眾多人去圍觀,又說得有模有樣,大家心裏的天平就一直搖擺不定,可以說這幾天大家都是計算著日子想要知道個結果的。所以一聽敲鑼聲,大家就都來了。

這次是宋劉氏站在了前麵,看著村裏眾人都圍站在了菇房前,人都來得差不多了,就開口:“幾天前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對於這個培養料最後能不能用來種蘑菇也是忐忑不安。但是經過了這幾天我們和大啟侄子卻是放下了心,相信大家看到了估計就不會再懷疑這到底能不能用來種蘑菇了。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培養料現在是什麼樣的了。”

孫大啟也是點頭:“我嬸說得沒錯,開始我也是不敢完全相信的,但是我們仔細搭好,注意澆水,開窗門散溫,再澆水,這整個過程都是我們做的。我們都記錄下來了。最後才幾天牛糞草稈就變成這樣,卻是不得不讓人相信。”

“這是變成怎樣了,讓我們看看先咯。”就有人心急了,光聽到這樣說,看宋劉氏和孫大啟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卻看不到實物,真是讓人著急。

“當然,今天就是讓大家來看的。我們屋子小,人太多,我們先讓前麵的進去一部分,一會出來了,再換一批人進去看,大家不要著急。”宋劉氏微微笑,就伸手引著前麵幾個年齡較大的長者走進菇房去看看。

一進去,第一次見的眾人就有點驚訝。前幾天看到的還是一堆搭起來的草料、牛糞混合物,現在卻隻看到屋子地下是一層二十多厘米高的鬆土,是土吧?

就有人彎下腰用手捏一把這“土”,是鬆軟的,灰褐色,沒有糞臭味也沒有酸腐味,仔細捏一下,還有一些絲狀的東西,稍用力就斷了,不黴爛,有草香味。驚訝地就問了:“這是草稈?”

“村長看得沒錯,這絲狀的就是草、麥秸稈這些草料腐化發酵後的樣子,灰褐色的是牛糞。經過兩次發酵熟化後,這個培養料已經分解成這個樣子了,您看是不是跟樹林裏蘑菇生長的環境很接近了。”宋劉氏答道。

看著跟土一樣,卻不是泥,摸著沙沙的,還混著牛糞,跟那些鋪滿落葉的樹林地一樣,說它能用來種蘑菇,似乎也不是那麼不可置信了。幾個長者都是有經驗的老莊稼人了,對於什麼樣的土地是良田,什麼樣的是下田,都是有眼力勁的。同理看著這培養料就覺得夠“肥美”。具是讚許地點了點頭。隻是疑惑。

“這培養料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這可就得問我們大啟侄子了,這麼些天都是大啟侄子親自伺候的這些草料,我也就是觀察記錄而已。”宋劉氏指指旁邊的孫大啟,確實是很能幫忙的侄兒。

孫大啟搓搓手,還有一點不好意思,“這也都是按靜姐兒的指點去做的,我也不識字。我嬸說都是種植手冊裏寫的,都對上了。那書裏寫的還能有錯嘛。”

“手冊是我家小女兒默寫出來的,也就是一個大概流程。具體操作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大啟侄兒去改進的,第一次弄,我們也是把這個過程都記錄了下來。後麵要是有人想知道怎麼種,這個我們記錄的本子都是可以借來看的。”宋劉氏接道。這時候更是覺得靜姐兒說的要每一步做記錄是個好主意。

“宋舉人家果然仁厚,如果真是如此,南河村的人都感謝你們兩家。”村長宋昌平這時確是信了種蘑菇這事可行,沒想到宋舉人家這麼大方,立刻就代表村人表達了謝意。

“這可是大功德啊。成不成,大夥都應該領宋舉人家這份心。”幾位長者都是相互點頭認可。

宋劉氏和孫大啟都是擺手,真要是像靜姐兒說的一樣。南河村能大力發展蘑菇種植,不管是對他們對村人都是一件大好事。作為村人,他們也是為之感到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