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在責任心的天平上,恪守職業道德的準則2
把握好利益與道德的平衡
在商業化社會的今天,人們對於利益都相當看重,而且都希望越多越好,這是世人的共同心理,算是人的本性,沒有什麼不正常。在誘惑頗多的職場,人們很容易背叛自己所在的企業,所以忠誠的人就顯得更加珍貴。在利益麵前堅守自己的忠誠,不因為一己私利而背叛企業,不僅需要高度的責任感和一切以企業為重的主人翁精神,還需要具備抵抗各種利益誘惑的能力。
林江是一家大公司的技術部經理,能說會道,且做事果斷,有魄力,老板很器重他。
有一天,一位港商請他到酒吧喝酒。幾杯酒下肚,港商很正經地對林江說:“老弟,我想請你幫個忙。”
“幫什麼忙?”林江很奇怪地問。
港商說:“最近我和你們公司在洽談一個合作項目。如果你能把相關的技術資料提供給我一份,這將會使我在談判中占據主動地位。”
“什麼?你讓我做泄露公司機密的事?”林江皺著眉頭問道。
港商壓低聲音說:“你幫我的忙,我是不會虧待你的。如果成功了,我給你10萬元報酬。還有,這事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對你沒有一點影響。”
說著,港商把10萬元的支票遞給林江,林江心動了。
在談判中,林江的公司損失很大。事後,公司查明了真相,辭退了林江,連那10萬元也被公司追回以賠償損失。
宋學大家程頤曾講:“一念之欲不能製,而禍流於滔天。”古往今來,貪婪成性的大有人在,因貪婪而身敗名裂,甚至招致殺身之禍的人就更是不勝枚舉了,而驅使他們作出種種抉擇的唯一動力便是貪婪的心態。恩格斯曾鮮明地指出:卑劣的貪欲是文明時代從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動力;財富,財富,第三還是財富,——不是社會的財富,而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單個的個人的財富。
生存的底線對一個職場人士來說是完全可以被滿足的,但是欲望卻永遠沒有盡頭。所以,一名優秀的員工,一個人格高尚、品質卓越的員工會一直堅守這樣一條準則:非己勿取。在欲望與道德之間,他們嚴格遵守著自己的道德底線,絕不會為欲望所左右。
有一個叫羅格的技術開發員,很意外地被要求待崗。待崗比辭退好不到哪裏去,隻不過每月能夠領取一點點象征性的生活費。之前,他一直都拿著較低的薪水,沒有什麼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他剛失業的幾天裏,他一連接到三個奇怪電話。電話裏的人自稱是他原來上班的那家公司的競爭對手,他希望羅格為他提供一些羅格原公司的機密,作為回報,他可以給羅格一份工作,或者給羅格10萬美元。
第一次接到電話時,羅格斷然拒絕了。第二次,那個電話將報酬提高到20萬美元,羅格還是拒絕了。
“那家公司已經讓你待崗了,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辭退你,你有必要為他們保守機密嗎?”電話裏的那個人問。
“替公司保守秘密,是我的做人原則,即使我已經離開了這家公司。”羅格說。
第三個電話打來時,羅格正在四處告貸,以維持家庭開支。而這時,電話裏的那個人開的價已高達50萬美元!
羅格還是拒絕了。
那個電話再也沒有打來,一切似乎都過去了。然而,一個星期後,羅格很意外地被通知去上班,老板把代表公司最高榮譽的獎章——忠誠獎章發給了他,同時,老板還給他一份聘書,聘任他為公司技術開發部經理。
原來,那三個電話都是老板安排人打的,根本不存在什麼競爭對手,那不過是幹部聘任前的一項考察而已。
做事先做人,人品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一個人品卑微的人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值得信賴的員工。一個自私自利、被利欲蒙蔽眼睛的人在個人與公司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往往會犧牲後者而滿足自己的一己之利。
思考題:
1在“利益”和“道德”的十字路口,你何去何從?
2聯係現實生活,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視“道德”的人最終能收獲成功嗎?
職場箴言:
人生哲言: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它24小時不停地為我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