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1 / 2)

江承歸京比想象得要快一些, 不過十數日, 城門大開, 滿朝文武翹首顧盼, 終是在夕陽餘暉下迎來了皇城的新一任主人。

張兆這麼多年在官場上聚集起來的人脈不是作假的, 若非不是直隸總督宋寧臨時倒戈, 隻怕這遭還真能讓他改朝換代成功, 而宋寧倒戈,為的大約也就是個從龍之功,江承心知肚明, 毫不猶豫把他劃歸自己人的行列。

應天帝走時尚是深秋,等到江承登基,已至小雪, 索性就等年關過去再議建元之事, 江承也不著急,他初登皇位就把兩個弟弟趕到封地, 吸取了景王的教訓, 他給的封地雖然富庶, 但地方小得可憐, 兄弟兩個加起來, 在封地也湊不出一萬青壯的那種。

既無遠慮, 更無近憂,然而江承的日子卻沒有想象中的好過,第一是原本主理的一部變成了六部, 天下三十六省大小事宜統統要他過目, 幾乎每天隻能睡兩個時辰,第二是東宮妃嬪遷移後宮事宜,應天帝後宮不多,然而個頂個住的是後宮最好的地界,這些人都占著輩分,他也不好說什麼,隻覺得憋屈,第三其實不算什麼事,就是他自己心裏不太痛快。

他登基做了皇帝,沒道理妻子的封號還是太子妃,然而江承心裏確實不怎麼樂意封姬婉做皇後,無論是明君昏君,在位期間廢後總是一項爭議,他是肯定要辦姬家的,隻是早晚的區別,封了日後還得廢,史書工筆總要把這事記下,讓後來人聽。

想到這個,江承就煩躁極了,當皇帝的日子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好,他自小就是太子,站在高處慣了,一時的繁華過後,他很快就清醒了,一清醒就發覺到這個皇位帶給他的掣肘,比他當太子時還要大。

堆積如山的奏折一本本歸類好,江承一看心裏就冒火,再瞧瞧手底下這一封:山陽縣一村民同鄰人拌嘴,持斧怒殺之,刑部判處開春斬首,陛下懇閱。

雞毛蒜皮!江承氣得一把將奏折摔在地上,又翻開一封,是個七品官參六品官的密折,參對方貪汙公款五十兩銀子,什麼東西!

長青在殿外把披風解了,遞給守在門口的小鬆子,小鬆子壓低聲音道:“大人,主子正發火呢,留點神。”

長青微微點了一下頭,隨即垂下眸子走了進去,正巧江承一封奏折砸出來,砸在長青靴麵上。

彎腰把兩份奏折一起撿起來,江承抬頭看到他,按了按太陽穴,有些煩躁地說道:“這些人什麼雞毛蒜皮的事情都來上折子,生怕朕看不到他們,惱人得很!”

“主子剛剛登基,各地官員自然急著表現一二。”長青把撿起來的折子放回禦桌上,溫聲說道:“很多雜事本來丞相可以代為批閱,隻是右相年事已高,左相……”

張兆倒台,江承登基半月有餘,一直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重立左相的事情,宋寧上上下下的鑽營,未必不是瞧上了這個位置。

長青是自己人,江承也沒有防著他的意思,冷笑一聲說道:“張兆經營多年,險些讓他改朝換代,可見丞相這位置權利太大,換個有本事的怕他是第二個張兆,沒本事的上台了也沒用。”

江承眉眼間帶了一絲果決的殺意,長青也就不再說話了,微微低著眉眼給他斟上一杯溫茶,江承入口的東西一向不能太熱,茶水也要溫涼到恰到好處,然而很多茶葉的口感都取決於對應的溫度,要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就是經驗了。

溫茶入口,江承閉上眼睛,長出一口氣,語氣也緩和了幾分:“許太醫送走了?”

長青微微垂眸,臉上帶起一絲感激的神色,“是,蒙主子恩典,許太醫醫術果真了得,雖然還是認不得人,但說話總歸是能聽懂了。”

似是想起了什麼,江承臉上浮現了些許笑意,說道:“倒是白養著她了。”

長青微微一頓,沒有附和,江承自然也是不需要他附和的,乘著興致翻了幾封奏折,他臉上的興味很快就淡了,盛世太平,各地官員送上來的折子不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溜須拍馬彰顯文采。

“這些放著,明日早朝再說。”江承把手裏的奏折扔在桌上,有些憊懶地擺了擺手,長青見狀,溫聲說道:“主子,按照您的吩咐,宮裏新到了一批樂師,不如喚他們來彈奏幾曲?”

應天帝好絲竹,宮裏養的樂師水準都是頂尖的,然而江承不喜歡這些上了歲數的,專門讓人尋了一批年輕樂師來,國喪期間不得近女色,聽聽曲兒解個悶倒是沒什麼,太子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