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緊張與忙碌中度過,轉眼半年。
在楊子明的建議下,董開山將小日與‘血魔教’在大昌的所作所為略微誇張的在定海全境宣傳了一下,群情激憤,悲憤之餘,紛紛請戰。更有大量有誌之士要求參軍。
時間可以撫平一切,人們漸漸從悲痛中走出。但仇恨的種子已經深深種下。
定海全境十二縣都開設了征兵點,短短半月就擴軍一倍。如今已有精兵四萬五千多人。
除了每天加緊訓練,董開山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等著征調,結果一點動靜都沒有。他更是幾次上書請求北上,結果一樣不了了之。
顯而易見,朝廷有人不希望楊家楊宗聖這一係重掌兵權。不僅是其他家族,就連楊家內也是如此。他們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家族重地,宗祠所在,怎可輕調主將。其實是因為楊宗聖父親楊文舉乃是楊家上代家主,曾為帝國元帥。
董開山本則是楊宗聖父親在世時麾下大將,與楊宗聖一起長大的兄弟。
北方戰事正酣,定海卻一副太平景象。不少民眾和士兵都有些懈怠,認為會和以往一樣,用不了多久戰事就會平息。然而,隻有少數幾個高層清楚,這次恐怕將是百年來最大的一場戰爭,將波及全境。
每天的情報雪片一樣飛來。
楊子明現在是天天往軍營跑,除了每天和戰士們一起訓練外,還單獨接受楊宗聖與董開山的指導。他是發了狠要將自己的實力提升上去。
清晨,楊子明與二老一起吃早飯。
董開山自從秋萍去世後就一直住在楊府,這裏儼然成了城主府,城中官員要找他基本都是先來楊府,如果不再才去城主府。
“爺爺,我想參軍。”楊子明三口兩口吞下口中的醬肉,有些含糊不清的說道。半年來,他改變很多,脫離稚氣,漸漸成熟起來。少了幾分書生起,多了一分英武不凡。
“不行”董開山和楊宗聖幾乎同時出言反對。
“為什麼?”
“不為什麼,就是不行。”董開山直接拒絕。楊宗聖卻笑眯眯的道:“你還小,參軍要年滿十八歲。”
楊子明還差三個月十六歲。
“老狐狸,就知道你們不會同意。年齡不年齡還不是你們說了算。”楊子明撇了撇嘴嘟囔道,眼珠子滴溜溜亂轉,不知道在想什麼鬼主意。
“小明,我可警告你,沒有我們的允許不準私自參軍。”楊宗聖鄭重警告道。
“放心吧爺爺,我絕對不私自參軍。嘿嘿。”楊子明笑著點頭保證,“我去校場了,晚上找您練槍。”
“唉,臭小子,你可答應晚上跟我練刀的。”董開山衝著楊子明的背影喊道。
“明天再去您那兒練刀。”
“這臭小子,鬼主意越來越多了。這次指不定又搞出什麼。”楊宗聖笑罵道。
“嗬嗬,你還別說,這小子前幾天搞出的那個循環訓練法還真管用。那些新兵蛋子進步那叫個快。假以時日.......我是不是該放權了。”